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歐洲版最近的一篇報道指出,中國七所被稱為“國防七子”的大學參與了由歐盟資助的研究項目,期間提到了所謂的“風險”問題,。然而,并非所有聲音都贊同對該合作持謹慎態(tài)度,。部分參與這些項目的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發(fā)出警示,反對將中國完全排除在科研合作的門外,,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關鍵研究領域。他們擔心,,這樣的排他做法可能違背學術自由原則,,并可能導致學術進展放緩。
報道透露,,在過去的十年里,,歐盟至少在14個與被標記為“高風險”的中國大學相關的項目上投入了約26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其中有8個項目仍在持續(xù)推進中,。這些項目廣泛覆蓋了減少碳排放、氣候模型構建,、熱管理技術、天線設計及發(fā)動機推進技術等多個前沿科技領域,。例如,一項旨在促進脫碳的研究于去年由五所歐洲大學聯(lián)合啟動,,獲得了歐盟接近200萬歐元的資金補助,合作方包括北京理工大學,,該校正是“國防七子”中的一員,。
盡管有澳大利亞智庫將“國防七子”全部成員標定為具有“極高風險”的合作對象,一些歐洲官方機構也對合作持保留態(tài)度,,但并非所有歐洲學術界都選擇了回避。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和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便是繼續(xù)合作的例子,。前者在審慎評估后,未發(fā)現(xiàn)其合作項目存在被不當利用于軍事或其他負面目的風險,;后者則強調,,鑒于中國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的全球影響力,圍繞脫碳技術的合作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對此,,歐盟委員會負責創(chuàng)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務的委員伊莉安娜·伊萬諾娃先前表態(tài),,她傾向于以更加實際的態(tài)度處理雙方關系,,因為在農(nóng)業(yè),、食品和氣候變化等眾多領域,中歐完全有能力成為彼此的合作伙伴,。
(觀察者網(wǎng)訊)本周隨著越來越多學校的學生加入,席卷全美高校的“挺巴”抗議示威活動愈演愈烈
2024-04-26 22:50:09美媒:美高校反以活動出現(xiàn)反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