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小學生面對寄宿
關(guān)注低齡兒童寄宿問題這么多年,,沒想到最近最觸動我的,是學校要不要拆鐵護欄這樣一件小事。
那是北方平原一所寄宿小校,走進單間宿舍,原本按照規(guī)定住8人的空間,,最多的時候住著14個人,左右兩排上下鋪的架子床拼在一起,顯得很擁擠,。還有一批架子床被清理出了宿舍,老師剛開始說是要維修,,但我看那些床都好好的,,追問之下他們才偷偷講,南陽一所寄宿小學發(fā)生了火災,,教育部門比較緊張,,決定下基層學校開展檢查,他們怕被指出住的人太多不安全,,就移出架子床,,把一部分寄宿生先勸回了家,。當一個小學生面對寄宿!
架子床好移動,,但鐵護欄就不好拆了,。那所學校的宿舍樓有三層,都加了鐵護欄,,從外面看,,學生就像住在一個巨大的「鴿子籠」里。這些護欄原來被焊上去,,是學校為了預防學生跳樓,,但如果考慮到萬一火災發(fā)生,鐵護欄封死了,,學生到時可能會逃不過來,。基層老師就在討論,,鐵護欄到底拆還是不拆,?他們感到很難做。
那所學校最后采取的辦法是,,二三樓先拆,,一樓不拆,但一樓其實不存在跳樓的情況,。很荒謬,,又很辛酸,但這就是基層寄宿小學面對的現(xiàn)實,。
封閉的宿舍
安全問題之外,,從更大的教育格局上看,最近幾年的低齡兒童寄宿情況也處在一個復雜的處境,。
我先說一個數(shù)字,。2018年的時候,教育部統(tǒng)計過低齡兒童寄宿人數(shù)是1000多萬,,到了2022年,,這個數(shù)字還維持在967萬多。你知道,,我們?nèi)丝诔錾试诓粩嘞陆?,不少學校已經(jīng)開始受到「少子化」沖擊,小學學齡的人口總量變少了,,但寄宿人數(shù)卻沒怎么降,。換句話說,分母小了,分子還差不多,,測算出來的結(jié)果就是,,近幾年學生寄宿率呈現(xiàn)的是上升趨勢,而且還在向低年級延伸,。
寄宿比率的上升,,和「撤點并校」有關(guān),。過去,,老百姓反對撤并,是因為孩子上學不方便,,但這次,,他們和政府的選擇一致了,村小和教學點的學生太少,,師資保證不了,,大家都覺得,辦不下去的學校與其勉強維持,,還不如該撤就撤了,。
新一輪的村小正在悄悄消失,低齡兒童涌入鄉(xiāng)鎮(zhèn),,使得很多鎮(zhèn)上小學越辦越大,,出現(xiàn)一兩千的學生規(guī)模。目前不少地區(qū)出現(xiàn)城鎮(zhèn)小學大規(guī)?;娃r(nóng)村小學空殼化并存的局面,,按照這樣的發(fā)展趨勢,未來小學會像初中一樣,,逐漸形成「一鄉(xiāng)一?!沟幕A教育格局。
某種程度上,,這些現(xiàn)象是符合當前人口變化規(guī)律的,,但問題是,農(nóng)村低齡兒童到鎮(zhèn)上上學后,,距離變遠,,不得不選擇寄宿,而鎮(zhèn)上小學卻沒有擴建宿舍提前應對,,相當于路還沒修寬,大車流就來了,。多出來的學生只好被塞進原有的建筑,,和多年前比,宿舍外觀是漂亮了,但單人使用面積反而變擁擠了,。
之所以出現(xiàn)這個狀況,,除了資金,還因為許多地方政府對辦多少所寄宿制小學是沒有提前規(guī)劃和清晰布局的,。不是說一所學校下半年要撤,,我們先拿出方案,趕快建宿舍,,而是臨時通知學校不辦了,,合并到哪里去,等到孩子要入學了,,才發(fā)現(xiàn)承接的學校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以至于最簡單的睡覺都成為一個非常難解的問題。
在我調(diào)研過的寄宿小學中,,有的宿舍不夠用,,就讓住校老師五六人擠一間,騰出一些房間給孩子使用,;有的小學沒有專用宿舍,,就讓孩子睡在改造的教室。還有一所學校更夸張,,孩子搬進宿舍時,,圍墻只修了一半,后來修墻的預算不夠,,停工了,,是家長們感覺孩子這樣住著不安全,有的出錢,,有的出力,,才把圍墻給修起來。
教室改造的宿舍內(nèi)部
按照教育部的提法,,寄宿小學單間宿舍面積在20個平方,,最多住8個學生,但我去過那么多寄宿學校,,幾乎只有一半能達到要求,。在我對6個省份的16所寄宿小學做過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平均每個寢室要住10.9人,,最大的一間寢室甚至住著54名學生,。
我記得很清楚,黃河邊上有一所寄宿學校,,近幾年承接了附近好幾個村莊的學生,,原本僅能容納200人左右的操場,,現(xiàn)在要容納700多人,學生做操都是在地上「打點定位」,,勉強排開,,但手腳仍然沒法舒展。宿舍更是不夠住,,學校只好在宿舍樓頂加蓋一層板房,,學生統(tǒng)一把鞋子脫在門外,進去就是全鋪式的大通鋪,,這樣可以省去過道面積,,多睡一些人。
比起不夠住的情況,,有的城鎮(zhèn)小學甚至根本不提供寄宿,,這也導致一個新的現(xiàn)象,許多地方小學陪讀的家長變多了,。比如今年我去四川一所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小學,,2500多人的規(guī)模,就讀的百分之七八十是農(nóng)村孩子,,學校沒辦法住,,家長就只好在附近租房陪讀。按道理說,,這些孩子肯定是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但村里教學生態(tài)被破壞、到鎮(zhèn)上上學增加成本的后果,,變成完全是由孩子家長,,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來承擔。
因為沒有對人口變化提前做預判,,還有一個現(xiàn)象是,,大規(guī)模的城鎮(zhèn)寄宿學校宿舍不夠住,小規(guī)模的學校把宿舍建好了,,卻沒有學生,。
這種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一些移民城鎮(zhèn)。老百姓從山區(qū)搬下來,,教育部門就急急忙忙申報項目,,擴建宿舍和教學樓,預防將來可能會涌入一批學生,。等到項目批下來,,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去那里讀書,原本的生源同時在減少,,可是項目的錢已經(jīng)批下來,,即便知道沒有人住,,房子照樣還在修,。
一所寄宿小學的操場
首先是一個孩子,,其次才是學生
我最早關(guān)注寄宿制是在2012年。那時,,低齡兒童寄宿還是一個偏冷門的話題,,因為小學生寄宿人數(shù)并不多。但我的博士導師在鄉(xiāng)村教育領域調(diào)研多年,,他很早就預判,,隨著撤點并校在全國推開,農(nóng)村教學點不斷消失,,低齡兒童沒法就近上學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
結(jié)果,正如導師所說,,近20年間,,我們國家小學總數(shù)量從將近50萬所縮減到16萬多,減少了三分之二的比例,,與此同時,,寄宿制小學數(shù)量卻是在「急速膨脹」。除了撤并帶來上學遠的問題之外,,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留守兒童,,城鎮(zhèn)化發(fā)展吸引的人口長期「向城性」流動,以及出生率持續(xù)下降造成的適齡兒童減少,,共同助推了寄宿制小學的需求,,塑造成如今這個將近1000萬低齡寄宿的特殊群體。
大部分地區(qū)在辦寄宿制小學時,,重點定位在如何延長學習時間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上,,但對于低齡兒童來說,學校能否承擔起照料他們生活的責任,?孩子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重視。
比如吃飯,,和住宿類似,,寄宿小學普遍存在食堂面積不達標,甚至餐桌不夠用的情況,。我看到有的寄宿小學餐桌和椅子不夠,,就讓學生分批吃飯,,至少要好幾輪才能把一餐飯吃完;有的學校只有一個簡易食堂,,只能因陋就簡,,利用閑置課桌當餐桌;還有的學校是任由學生在室外吃飯,,一到飯點,,操場上這里蹲一堆,那里蹲一堆,,遇到惡劣天氣就跟打仗一樣,,孩子們拿著飯盒匆忙地跑,躲進教室或者寢室,。
印象最深的是中部省份一所寄宿小學,,學校有做飯的廚房,但沒有食堂,。孩子們平時在操場上吃飯,,但他們最害怕冬季的下雨天,五,、六年級由值日生把飯菜抬到教室,,更低年級的學生則由值日老師把飯菜分到每個人的飯盒。但因為氣溫低,,廚房到教室又有一段距離,,飯菜到教室往往已經(jīng)不熱了,有時候孩子吃了就會拉肚子,。
下雨天,,孩子們把飯?zhí)У浇淌?/p>
近幾年,食堂環(huán)境雖然有所改善,,很多寄宿學校也都實行了營養(yǎng)午餐計劃,,但就餐質(zhì)量依舊不高。有的食堂每周菜單上寫得還不錯,,但實際并不按照菜單提供,。像今年上半年,我到北方一些學校食堂去看,,泔水桶都是滿滿的,。兩三樣菜品,配一大盆胡辣湯,,孩子們覺得菜不好吃,,就把打的菜倒掉,用湯泡飯,,或者用方便面和麻辣食品下飯,。我就感覺很辛酸,,現(xiàn)在生活條件已經(jīng)比過去好了那么多,但因為飯菜不對胃口,,孩子們還是會吃不飽,,有的孩子告訴我,他們會在半夜覺得饑餓,。
除了睡覺和吃飯,,現(xiàn)在寄宿小學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大多借鑒初中的模式辦學,,而忽視了低齡的特征。特別是一到三年級的兒童,,要首先把他們看作一個孩子,,其次才是一名學生。他們早早離開父母寄宿,,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甚至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如果學校提供的生活照料不足,,他們在刷牙,、洗臉、洗衣服,、曬被子等各方面都會遇到困難,。
大約在2018年左右,我對6個省50多所鄉(xiāng)鎮(zhèn)寄宿小學做過一次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接近五分之一的孩子在學校沒有換洗衣服的習慣,,差不多相同比例的孩子會經(jīng)常忘記洗腳,還有6%的孩子不會刷牙,。洗熱水澡,、曬被子更被認為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一個孩子告訴我說,,學校宿管員不僅不安排曬被子,,提出要求還被對方罵了一頓。
所有生活問題中,,孩子們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夜間上廁所」,。許多低齡孩子都有起夜的習慣,但因為害怕起床,、廁所離宿舍太遠,、冬天天氣冷等原因,沒有成年人陪護去廁所,,孩子就會尿床,。第二天早上起床,,他們會感到羞愧難當,不好意思告訴宿管員,,對室友也要保密,。有個孩子說,為了不讓室友發(fā)現(xiàn),,他會偷偷用餐巾紙把尿吸干一點,,然后疊好被子,壓到尿床的位置,,晚上再接著睡,。
因為生活自理差,很多孩子害怕跟不上同伴的節(jié)奏,,每天都生活在一種緊張感中,。他們被要求早上一聽到哨子聲,就要迅速地起床,,把被子折疊成方塊,,毛巾擺成一條線,然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趕到教室,。有的孩子慌忙中會找不到衣服的前后,,有的會系不好鞋帶。本該是淘氣的年紀,,但許多學校規(guī)定,,孩子晚上不準互串寢室,熄燈之后要立馬鴉雀無聲地睡覺,,否則就要遭到宿管的呵斥,。
對待這些孩子,我們的學校用的是一套管理意識,,而不是服務和呵護意識,。特別典型的是,幾乎所有寄宿小學都會制定《寄宿生一日常規(guī)》,,里面的用詞和語氣和我在初中學??吹降囊粯樱錆M「成人化」的味道,,低齡孩子可能都讀不懂,,只能比照高年級孩子的做法去執(zhí)行。
表面上看起來,,許多寄宿小學的孩子在生活上統(tǒng)一步調(diào),,規(guī)規(guī)矩矩,無可挑剔,但原本活潑可愛的一群「小精靈」,,舉手投足逐漸變成小心翼翼的「小大人」,,你總感覺他們身上欠缺了一點什么。
一所寄宿小學的宿舍標準
核心矛盾
其實,,紀律嚴格約束的另一面,,直接指向了寄宿小學最核心的矛盾——生活老師人手不夠、質(zhì)量不高,,因此只能通過制度保障集體生活的有序,。
我們國家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寄宿小學生活老師的配比,各個縣域的學校自由配置,,條件不好的,,派一個人守著就行,稍微好點的,,一層樓就配一個宿管,。在以50多所寄宿小學為樣本的那次調(diào)研中,我對生活老師的配比做過專門的測算,,結(jié)果是一名生活老師平均要負責63名寄宿生,還有10%的比例要照顧100名以上的學生,。
這會導致什么結(jié)果呢,?舉一個例子,我?guī)е芯可V西一所寄宿小學調(diào)研,,研究生和一個孩子交了朋友,,孩子才告訴他,自己的飯盒丟了三天了,,不敢告訴老師,。生活老師人手不夠,根本沒有人注意到那個孩子沒有飯盒,,已經(jīng)吃了好幾天的方便面和零食,。
生活老師配置不足也會和安全問題直接掛鉤。比如火災,,火是宿舍里較為主要的安全隱患,,多數(shù)寄宿小學會格外重視,在宿舍外放滅火器,,搞逃生訓練,,更謹慎的為了避免電器可能引起的火災,甚至不會在宿舍里配置插座,??梢哉f調(diào)研這么多年,「南陽火災」都是一起非常偶發(fā)的事件,孩子們沒逃出來的原因至今不明,。一般來說,,小學宿舍基本就是三四層,如果生活老師配置充足,,在大人的照應下,,即便一間宿舍失火,孩子也是可以成功逃生的,。
比起火災,,大部分寄宿小學最緊張的安全問題,是孩子夜間突發(fā)疾病,。低齡兒童不懂得照顧自己,,吃壞肚子、著涼感冒是常有的事,,但鄉(xiāng)村寄宿學?;緵]有醫(yī)務室,特別在山區(qū),,距離縣城醫(yī)院又有一定距離,,如果夜間沒有人及時照料到孩子,出問題的概率是更高的,。
調(diào)研中一位校長說,,有一次凌晨一點,一個孩子突然高燒到40多度,,學生去喊宿管,,宿管也解決不了。幸好那天校長沒走,,及時把孩子送到了醫(yī)院,,但那名校長想起來就感到后怕,因為類似的緊急情況一學期會出現(xiàn)好幾次,。
我們?nèi)ズ蜕罾蠋熈?,他們也感到很無力。有一所寄宿小學有192名住校生,,只配了兩位生活老師,,其中一位老師就說,除了維持基本的寢室衛(wèi)生和就寢秩序,,他們根本沒有精力照顧到生病的孩子,,更別說去關(guān)心孩子是否刷過牙,洗過腳,,換過干凈的衣服,。
有些學校配不足生活老師,,并不是因為缺資金,而是沒有這個意識,。像今年我去到一所寄宿小學,,硬件條件已經(jīng)很不錯,配置了帶有淋浴噴頭的澡堂,,插卡就可以出熱水,。我們就覺得太好了,孩子終于不像過去洗不上熱水澡了,。但仔細問孩子才知道,,他們年齡太小,沒有生活老師帶領,,根本不會主動去洗澡,,結(jié)果那么好的噴頭就嶄新排列在那里,成了一個擺設,。
閑置的浴室
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之外,,絕大部分學校對生活老師的設計站位也不高,認為只要管好就寢紀律,、做一下夜間巡查就足夠,。但就像之前所說,要做好低齡兒童的養(yǎng)成教育,,配備專業(yè)知識的生活老師十分必要,。我去一些職高學校了解過,有一門保育專業(yè)會開設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培養(yǎng)的學生就非常對口,,但盡管那些學生畢業(yè)后不好找工作,,也不會愿意到寄宿小學當生活老師,一來沒有編制,,二來工資不高,,崗位對他們完全沒有吸引力。
現(xiàn)在,,許多鄉(xiāng)鎮(zhèn)寄宿小學的宿管,、保安這類工勤人員平均月工資在1500元左右,招不到年輕人,,普遍都偏老齡,。但出現(xiàn)的一個悖論是,有的縣教育局在工勤人員招聘上也會設置4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超過年齡界限的,,縣財政不負責支付工資,由學校自己想辦法承擔。
很多寄宿小學拿不出更多錢,,就會選擇低價聘請周邊的大齡村民來當宿管,,看起來緩和了矛盾,其實是存在一定隱患的,。因為薪酬太低,,有的村民只是把宿管當作一份兼職,等孩子夜間睡著了,,他們把門一反鎖,,就跑回家喂雞和豬去了。這些村民考慮不到孩子可能會發(fā)生的各種意外,,也不認為自己承擔保證孩子安全的職責,。
有的學校宿管配不夠,就采取「高年級關(guān)照低年級」的辦法,,把五六年級學生安排在上鋪,,一二年級學生睡下鋪,結(jié)對幫扶,。有的學校是盡量把兄弟,、姐妹安排在一起,讓哥哥姐姐做代理小家長,,督促弟弟妹妹刷牙洗臉,。還有的學校是打破班級邊界,把同村的或者玩得特別好的孩子安排在一間宿舍,,互相照顧,。
其實,我們國家配置里有一個帶編制的工勤崗,,如果用來招聘生活老師,,有利于形成一個長期穩(wěn)定和高質(zhì)量的隊伍。訪問教育部門時,,我聊起這個問題,,教育部門的回應是,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在壓縮編制,,任課教師都以臨聘人員代替,,哪里顧得上生活老師。他們從長期的角度考量,,許多地區(qū)小學學齡的人口正在下降,,未來學生人數(shù)只會越來越少,如果還招聘那么多在編老師,,將來會沒辦法處理,。
教育部門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我的主張是,孩子是耽誤不起的,,既然寄宿小學承接了原本由家庭提供的照料職責,,那就要把孩子給照顧好。
曾經(jīng)也有學者主張別的辦法,,比如校車接送,,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低齡兒童不用在學校寄宿,。
但實現(xiàn)起來是很難的,。我記得西北地區(qū)有一所城鄉(xiāng)寄宿小學,全校3000多名學生,,其中1800多人每天走讀,,要行走6至10公里上下學,1200多名學生寄宿,,他們離家更遠,,其中一部分孩子甚至要在學校生活整整一個學期才能回家。后來,,這所學校收到社會捐贈的14臺校車,,試著運行了一段時間,但校車配專屬司機要開薪資,,車子維修保養(yǎng)也要成本,,長期下來,學校拿不出這么多錢,,最終價值400多萬元的校車全部停擺了,。
經(jīng)濟因素之外,距離也是一個問題,。我國中西部絕大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屬于散居,,即使現(xiàn)在水泥路修得比較好了,降低了校車出安全事故的概率,,但東邊接一個孩子,西邊接一個孩子,,一早上光接孩子了,,校車延伸到每家每戶也是不現(xiàn)實的。
總而言之,,寄宿尤其是低齡學生的寄宿,,還存在問題,但寄宿制教育依然是目前給偏遠農(nóng)村孩子提供的一個最佳選擇,,特別是對于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來說,,可以解決父母不在身邊,、隔代撫養(yǎng)衍生出的另一些問題。
寄宿孩子的課后娛樂
孩子的腳步
在寄宿質(zhì)量亟待改善的大環(huán)境下,,我也遇到過一些有活力,、有想法的校長改變了一些局部氣候,激發(fā)出了寄宿制的優(yōu)勢,。
印象最深的是四川廣元市深山里的范家寄宿小學,,因為把學校辦得太好,被大家說成是「山旮旯里的奇跡」,。早幾年我去調(diào)研時,,學校只剩下80多個學生,如果生源持續(xù)流失,,就要走向被撤并的命運,。但是一位有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校長來到了這所小學,看到附近幾所學校同樣面臨萎縮的局面,,他就想到一個「小規(guī)模學校聯(lián)盟」的概念,,幾所寄宿小學聯(lián)合起來,共享資源辦學,。
2016年,,那片區(qū)域附近的14所農(nóng)村學校,一共只有3名音樂老師2名美術(shù)老師,,范家小學校長就邀請這些學校組成聯(lián)盟,,老師采用網(wǎng)絡和「走教」的方式教學,這個學校上完課,,開個車再去另一所學校,。各科的師資有了保障,家長愿意讓孩子留下來,,老師也比較享受走動的狀態(tài),。
那位校長還對課堂進行改革。他看到有的孩子上課耷拉著頭,,覺得課堂沒意思,,就和老師商量怎么讓孩子感覺上課有意思。他先是取消了成排的課桌椅,,讓學生圍著坐,,學生人數(shù)本來就不多,老師組織他們自由討論,,大家都能發(fā)言,,漸漸活躍起來。之后,,校長和老師一起探討,,讓教學方式不斷靠近學生的生活,,比如數(shù)學學到圓的章節(jié),老師舉例可以不用孩子感知不到的摩天輪,,而是用農(nóng)村里常見的水車,。
課堂之外,那名校長還花了不到2萬元,,無限期承包了附近十余畝荒地,,帶全校師生種花,去田里辨認野菜,。學校周圍都是大山,,他就讓孩子到山里體驗自然,在寄宿制的「封閉管理」和「自由活動」中找到平衡,。后來,,這所學校搞出名了,寄宿質(zhì)量不斷改善,,公益組織也加入進來,,在學校里安小廣播,播放《一千零一夜》的小故事,,孩子每天晚上可以聽著故事入睡,。
貴州興仁縣另一所寄宿小學的校長也很有意思。學校最少的時候只有78名學生,,成績弄不上去,,教室也很破爛,已經(jīng)要辦不下去了,。那名校長就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他的理念是,既然孩子讀書不行,,那起碼得玩得開心,。他想給孩子多提供一些娛樂,沒有資金,,就和老師一起挖地擴建操場,。挖地的時候,他們遇到一個小山包,,請不起挖機,,就突發(fā)奇想,干脆修整成一個假山,,孩子每天晚飯后可以在那邊盡情玩耍。
校長圍繞「吃,、住,、樂,、學」做了很多事。學生人數(shù)少,,他在管理架構(gòu)中直接取消了政教處和班主任,,由副校長直接管理年級,年級之內(nèi)人人都是班主任,,但又沒有一個人是班主任,,就是要調(diào)動每個老師的積極性,大家一起負責學生,。
沒想到,,孩子玩得開心,對老師的好感增加,,更愿意學習,,玩著還把成績搞上去了。在其他農(nóng)村寄宿小學逐漸凋敝的情況下,,這所學校做成了口碑,,不但留住了本村孩子,還招來鄰村孩子,。名聲傳出去之后,,政府高度重視,社會資助慢慢也來了,,建起了棋廊,、舞蹈室、足球場,。到2018年的時候,,那所學校在校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1000多人。
每次去到一所寄宿小學,,我都會格外關(guān)注下午4:00放學后到晚上睡覺中間的一大段時間,,孩子們會做什么。
有一所寄宿學校的孩子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學校的操場很小,,沒什么娛樂設施,一群孩子就聚集到一塊平坦的水泥地上,,潑一些水,,讓地面變滑。孩子們脫了鞋,,像溜冰一樣從這頭溜到那頭,,有的就滑倒在水泥地里,衣服和臉都弄得臟兮兮的,。
水泥地上玩「溜冰」
那塊地被磨得格外平滑,,可見孩子們經(jīng)常這樣玩,,也玩得不亦樂乎。但看到那個場景,,我好像看到自己小時候在寄宿學校玩小游戲的影子,,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孩子還是沒有更多的娛樂資源,,停留在享受最原始快樂的階段,,心里就會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悲傷滋味。
后來去到另一些學校,,因為過分擔憂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就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和行為管控,有的規(guī)定晚飯后到上晚自習之前,,不準在校園里嬉戲玩耍,,追逐打鬧;有的把孩子集中到大禮堂,,派一個值班老師守著,,讓孩子看幾個小時的電視;也有的學校像初中一樣,,讓孩子在教室上自習,,小學沒那么多作業(yè),孩子就在座位上干坐著,。我就感覺更悲傷了,,比起之前的那所學校,更多的寄宿孩子是被「圈」在學校里,,連最原始的快樂都失去了,。
最開始我說,最近最觸動我的,,是一所寄宿小學要不要拆鐵護欄這樣一件小事,。其實,我還見過一所更極端的學校,,是用鐵護欄把整棟宿舍樓都封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口搭建懸梯,學生從懸梯通到二層,,再從二層通到三層,,心理安全應急措施就搞成這個樣子。
可以感覺到,,有時候,,我們的教育把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忘掉了。教育似乎被異化成一種工具,只有選拔篩選一個功能,。但教育本身并不是這樣的?,F(xiàn)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候累多了,我就開玩笑說,,我們那一代孩子什么都不缺,只缺一樣,,就是沒有吃的,。而現(xiàn)在的孩子是除了吃的,其他什么都缺了,。
其實,,我們國家辦寄宿制學校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最早在「子多母少」的年代,,生活很艱苦,,但不少寄宿學校辦得很不錯。我記得查文獻的時候,,看到安徽蕪湖有一所寄宿小學,,住著76名學生,同樣面臨食宿及師資匱乏的困難,。但學校很愿意想辦法,,最后是和敬老院聯(lián)合,讓20多位老人進學校當保育員,,每天指導孩子做一個小時的勞動,,幫孩子們洗衣服,晚上蓋被,,飲食起居都照料得很好,。
但進入21世紀,我們對教育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影響最大的就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改革和稅費改革,。2006年之后,學校不允許再收學雜費,、書本費,、烤火費等亂七八糟的費用了,在財政實力弱的地區(qū),,許多農(nóng)村學校經(jīng)費告急,,基礎教育面臨嚴峻的經(jīng)濟形勢,為了追求規(guī)模效益,,才拉開了撤點并校和瘋狂辦寄宿制小學的帷幕,。
我們很容易理解集中辦學是節(jié)約成本,但問題是,集中是不是一定代表好,?撤并之后節(jié)約下來的錢是不是能回流到教育上,?
寄宿制教育其實是一種高成本教育。我們測算過,,培養(yǎng)一名寄宿學生,,成本大概是一名普通走讀學生的3至5倍。正是在這種高成本下,,寄宿學校的硬件設施,、學生的生活保障等問題,才會讓我們感到來不及反應,。
有時,,我們反而是在那些面臨「學生荒」的小規(guī)模寄宿小學,能看到老師和孩子的相處達到和諧圖景,。一年前,,我去東北地區(qū)的一所寄宿小學,70多名學生基本是留守兒童,,和老師差不多達到了1:5的比例,。學校教學已經(jīng)用不到那么多老師,特別是有些老師年齡大了,,知識又比較陳舊,,學校就安排了一部分人轉(zhuǎn)崗去做生活老師,工資還是按照原來的標準發(fā)放,。
生活老師人員充足之后,,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被照料到了,課外活動也變得豐富,。那所學校的地盤很大,,他們就在里面搞了一片菜地,每個班級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塊,,可以種玉米,、西紅柿、生菜和辣椒,。放學之后,,孩子們可以去菜地翻土、拔草,、澆水,,菜熟了就摘好送去食堂,搞得特別開心,,一所公立學校也有了自然教育的味道,。
這樣的例子,,也給了我們一些希望。當然,,未來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的發(fā)展何去何從,,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不管在發(fā)展的道路上走得快或慢,,要記得顧及這些低齡寄宿孩子的腳步,。
學生種的菜地
當一個小學生面對寄宿!
7月21日,,河南周口,,12歲男孩從5歲開始模仿著媽媽的模樣,照顧高位截癱父親,,每天擦身,、喂飯,將爸爸推出去與外界接觸,。
2024-07-23 10:10:36小學生照料癱瘓父親7年夢想學醫(yī)去年9月,,高一學生吳花(化名)向母親揭露了一個深藏的秘密:就讀四年級時,,在一所提供寄宿的幼兒園里,她遭受了園長丈夫王某雄的性侵犯,。吳花因王某雄的恐嚇而長久保持沉默,,害怕會遭到報復
2024-06-11 14:19:52涉事老師被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