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了一場以史前和夏文化關鍵考古發(fā)現為主題的“考古中國”項目進展會議,。會議重點介紹了三項最新考古成果: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以及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
皇朝墩遺址,,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時間跨度約為9300年至8000年前,,展現了一幅包含臺地,、環(huán)壕和水稻田在內的古代稻作農業(yè)聚落圖景,,連接了上山文化和跨湖橋文化的時期。
草堰港遺址,,年代大約在7200年至6900年前,,是目前江淮東部所知最早的同類遺址。該遺址位于低海拔濕地,,特殊的保存條件使得包括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玉器、蚌器在內的超過2800件有機質遺物得以完好保存,,極大豐富了我們對江淮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認識,。
八里橋遺址位于豫南,是當地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大規(guī)模,、最高級別的二里頭文化聚落,。遺址南部通過多條溝類遺跡劃分成五個區(qū)域,內含大型夯土基礎和祭祀坑等重要發(fā)現,。出土物品如陶器,、玉器和綠松石器等,為研究夏文化的地方城市聚落結構和社會組織提供了新證據,,標志著夏文化考古領域的重要進展,。
7月12日上午,國家文物局于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重要進展會議
2024-07-12 14:24:15國家文物局通報4項重大項目新進展央廣網北京3月23日消息(記者黃玉玲)23日,,在第64個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中國氣象局公布“2023年度氣象高質量發(fā)展十大進展”,。
2024-03-23 14:10:40北京:中國氣象局公布2023年度氣象高質量發(fā)展十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