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紀念日前夕,,青山區(qū)紅鋼城小學“小紅清唱社”的師生們唱響《七子之歌》并制作了精美視頻,表達對澳門的祝福,。視頻時長3分多鐘,,以25年前《新聞聯(lián)播》的報道片段開頭,。30名小學生身著校服,,手持中國國旗和澳門區(qū)旗,,在校園內、長江邊輕聲歌唱,。
與傳統(tǒng)合唱不同,視頻演唱中沒有樂器伴奏,,學生們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的聲音進行伴奏,。這種藝術形式被稱為“阿卡貝拉”,所有伴奏和聲部均通過演唱,、人聲打擊和身體打擊等來實現(xiàn),。“小紅清唱社”阿卡貝拉社團成立于2019年,,許多紅鋼城小學的孩子們都參與過演唱,。但這次表演《七子之歌》的孩子幾乎全是新人。
社團藝術總監(jiān)李凱瑞表示,,今年的團員都是二三年級的學生,,平均年齡只有7歲。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一開始他們并沒有辦法理解這首歌的感情,。因此,在學習歌曲之前,,李凱瑞還給學生們講述了澳門回歸的歷史,。他強調,澳門回歸25年來,,以祖國為堅強后盾,,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華彩篇章,。
在編曲上,老師們巧妙融合《新聞聯(lián)播》報道元素,,與視頻片頭相互呼應,,并根據(jù)孩子們的特點量身定制和聲編排、音域,、人聲打擊及情感呈現(xiàn)方式,,力求用稚嫩童聲完美演繹這首作品。視頻拍攝當天,,從清晨6點30分化妝直至拍攝結束,,近10個小時。盡管困難諸多,,但孩子們始終堅持,,努力用自己的歌聲和表演詮釋《七子之歌》。
社團成員,、202班學生陳梓銘說:“演唱《七子之歌》,,我們不僅學習了歌唱,也學習了歷史,。今天的澳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好。祝福澳門的小朋友們天天向上,,健康快樂,。”
11月28日,,《聲生不息·港樂季2》第一期上線。節(jié)目中,,陳慧嫻在臺上演唱了她的經典歌曲《千千闕歌》,,隨后又獻唱了梅艷芳原唱的同曲不同詞的《夕陽之歌》
2024-11-29 15:27:39陳慧嫻深情演繹《夕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