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奶奶名叫閆家琪和彭家英,都已年過九旬。74年前,,她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的首批進藏女兵,。后來因組織調(diào)動,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工作,,一別就是74年。今年10月的一天,在成都百花潭公園,,她們不期而遇。
確認彼此身份后,,兩位老戰(zhàn)友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閆奶奶的女兒拍下了這一感人的瞬間,這份純粹而熾熱的戰(zhàn)友情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這次跨越74年的偶遇背后,,有著許多難忘的經(jīng)歷。
在成都北門一棟90年代的老房子里,,我們見到了95歲的閆家琪奶奶,。盡管腿腳不便、聽力不佳,,但她依然精神矍鑠,。與彭家英相遇的那天,正是閆家琪95歲的生日。當天,,她和家人一起去百花潭公園慶祝,。沒想到,竟然遇到了74年前的老戰(zhàn)友,。
當時,,閆家琪正在和家人喂魚、拍照,,而彭家英也恰巧坐在旁邊喂魚,。閆家琪的家人請求彭家英的女兒幫忙拍照,就這樣促成了這次意外重逢,。96歲高齡的彭家英雖然記不清很多事情,,但閆家琪這個名字卻清晰地印在她的記憶里。同樣,,彭家英的名字也讓閆家琪立刻想起了當年的時光,。
閆家琪說,當年在部隊時,,她和彭家英相處的時間并不算長,。后來因為工作調(diào)動,兩人失去了聯(lián)系,。沒想到,,一別就是74年。
闊別74載,,兩位老人對那段共同經(jīng)歷的歲月和戰(zhàn)友的姓名不曾忘記,。是什么讓她們彼此記憶深刻?當年又是什么樣的原因讓她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從軍的道路,?
彭家英比閆家琪年長一歲,,參軍也更早。1949年5月,,彭家英在浙江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53師文工隊,,執(zhí)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進軍大西南,解放成都,。當時的閆家琪還在成都讀書,,目睹了解放軍進城的盛況。成都解放后,,十八軍受命進軍西藏,,迎來了一波參軍熱潮。閆家琪和弟弟妹妹一起參了軍,。
隨后,,53師文工隊在雅安名山駐扎,,做進藏前準備工作。在那里,,彭家英成了閆家琪的班長,,每天帶她們訓練。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在閆家琪的記憶中,,是彭家英教會了她如何打背包、系綁腿,,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戰(zhàn)士,。
195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53師奉命進軍西藏,,彭家英和閆家琪跟隨部隊踏上了進藏之路,。雖然分開后未再謀面,但她們幾乎選擇了相同的路:進軍西藏,,留在西藏工作20年,最后回到成都安享晚年,。
對兩位老人來說,,這次偶遇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最難以忘懷的是那段當兵的日子,,縱有艱難險阻,、九死一生,她們卻說青春無悔,。打開老人的回憶,,如同翻開一本老書,講述的是過去的故事,,承載的是歲月的光輝和人間真情,。
進軍西藏是一件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擺在戰(zhàn)士們面前的不僅僅是幾千公里路程,,還有雪山,、冰河、高寒,、饑餓,。當時,閆家琪并不知道,,已經(jīng)被調(diào)走的彭家英也接到任務,,加入了修機場的施工隊伍。彭家英主動要求繼續(xù)留在施工第一線,,直到機場全部竣工,。而閆家琪跟隨大部隊繼續(xù)向西藏進軍,,趕在大雪封山前翻越雪山。
進入西藏后,,閆家琪他們又拿起鋤頭開荒種地,。1954年12月底,康藏公路正式通車,,結(jié)束了西藏幾千年來不通公路的歷史,。
74年前的那段從軍經(jīng)歷賦予了閆家琪和彭家英樂觀、豁達,、堅毅的性格,,讓她們在后來的人生路上始終能夠坦然面對生活的考驗。如今,,兩位老人都已是兒孫滿堂,。
當年進軍西藏,生死與共,;如今頤養(yǎng)天年,,喜出望外遇見你。兩位世紀老人緊緊相擁,,笑容綻放,。歷經(jīng)滄桑,戰(zhàn)友仍在,,相逢一笑,,已是盛世。這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也是堪稱完滿的人生,。
兩位老人的回憶中,最清晰的是戰(zhàn)友的名字,,最響亮的是行軍的歌聲,。在她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是已經(jīng)通車70周年的康藏公路,,閃耀的理想造就了今天的大美邊疆,。向兩位革命老前輩致以崇高敬意!致敬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致敬在風云歲月中結(jié)下的偉大情誼,。
11月28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護送車隊駛過時,志愿軍老戰(zhàn)士南啟祥起身吹響沖鋒號
2024-11-29 08:28:07志愿軍老兵為戰(zhàn)友吹響沖鋒號近日,,在四川成都,,94歲的女兵在散步時偶遇了96歲的老班長。兩人曾同為首批進藏女兵,,時隔74年后再次相見,,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這場意外的重逢讓兩位老人感慨萬千,,也感動了周圍的人
2024-10-27 11:29:4096歲和94歲女兵時隔74年散步時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