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葉女士(化名)最近因為頭暈去當地醫(yī)院就診。測量血壓時,,發(fā)現血壓居然只有75/45mmHg,,這讓葉女士大吃一驚,因為她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的血壓情況,,而且近期體檢血壓也都正常,,身體也自認為良好,沒有基礎疾病,。但那天經過多次測量,,血壓仍然偏低,當地醫(yī)生告訴葉女士可能是她體形太過瘦小,,缺乏鍛煉導致的,,葉女士只好先配了些藥回家。
而接下來的一周,,葉女士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糟了。她開始出現發(fā)熱,、胸口疼痛等癥狀,,這讓葉女士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急忙趕往浙大邵逸夫醫(yī)院,。
在就診過程中,風濕免疫科的醫(yī)生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葉女士左上肢的血壓低,,而右上肢的血壓卻很正常,。再仔細查體,發(fā)現兩邊的脈搏也完全不對等,。醫(yī)生針對葉女士的情況,,為她做了進一步的檢驗檢查,,最終發(fā)現葉女士得的是“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是什么???
大動脈炎是一種累及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動脈的系統(tǒng)性血管炎,可導致受累動脈管壁顯著增厚,、管腔狹窄或動脈瘤形成,,直接影響重要臟器如腦、心,、腎等的供血,,并出現相應的缺血表現。
大動脈炎為全球性疾病,,最常見于亞洲青年女性,,東亞的患病率為28~40例/百萬人,90%為30歲以前發(fā)病,,40歲以后較少發(fā)病,。因此,該病又被稱為“東方美女病”,。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Takayasu’s arteritis,,TAK
如何診斷大動脈炎?
由于大動脈炎的臨床表現不具有特異性,因此臨床上對出現疑似大動脈炎臨床表現或體征的患者,,應由風濕免疫科,、影像科、血管外科等多學科醫(yī)生協(xié)作,,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影像學檢查在大動脈炎診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臨床上常見的檢查包括: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聲(C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CT),,這都是目前常用的檢查手段,,不僅能顯示血管病變的范圍和程度,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活動性,。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Takayasu’s arteritis,,TAK
診治原則和治療目標
治療原則:早期診斷,全面評估病情后盡早干預,,個性化治療,。
通過以風濕免疫科為主導的多學科協(xié)作診療模式,防治并發(fā)癥,,預防和減少器官損害,,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短期目標:控制疾病活動,、改善癥狀,、臨床緩解。
長期目標:預防和減少復發(fā),,實現疾病長期持續(xù)緩解,。
需要提醒的是
大動脈炎疾病復發(fā)是該疾病常見的臨床特點,有研究顯示,,50%~96%的大動脈炎患者5年內會出現疾病復發(fā),。因此定期復查,規(guī)律治療很重要,。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初診初治的大動脈炎,,如何治療,?
誘導緩解期一般指初始治療6個月到12個月后達到臨床緩解的狀態(tài),。
①激素是大動脈炎誘導緩解的基礎用藥,對于初發(fā)活動性患者,,建議口服或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誘導緩解,。
②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單用激素往往不能達到維持病情長期穩(wěn)定的療效,且長期激素治療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推薦,,在誘導緩解階段應早期連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他克莫司等,。
③生物制劑:對于經免疫抑制劑治療后復發(fā)或難治性大動脈炎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制劑,如托珠單抗,、TNF抑制劑等,。托法替布或利妥昔單抗可作為托珠單抗和TNF抑制劑治療失敗后的二線或三線生物靶向治療藥物。
④手術治療:若出現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癥或嚴重組織器官缺血及相應并發(fā)癥時,,需行急診或限期外科干預,。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由多學科團隊共同決定。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病情穩(wěn)定后如何維持治療,?
當大動脈炎患者病情達到緩解后,,推薦在免疫抑制劑或者生物制劑的維持下,,激素逐漸減量。激素的減量要遵循個體化原則,,由醫(yī)生和患者共同制定,。
大動脈炎患者能生孩子嗎?
有生育需求的育齡期病友們,,如果疾病緩解6個月以上,,且沒有重要臟器損害,停用可能致畸的藥物至足夠安全的時間,,是可以按計劃備孕的,。
需要提醒的是,孕前咨詢和風險評估很重要,!對妊娠的大動脈炎患者,,需多學科合作,密切監(jiān)測病情及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及時識別和處理并發(fā)癥,,根據病情調整用藥。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Takayasu’s arteritis,,TAK
如何進行長期規(guī)范化管理,?
大動脈炎預后較好,慢性病程中,,受累血管由于側枝循環(huán)形成豐富,,長期生存率高,大多數患者可參加輕度工作,。預后主要取決于高血壓程度以及腦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的保有程度,。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動脈炎患者需長期隨訪,,定期監(jiān)測病情,,建議疾病活動期每1~3個月門診就診1次,疾病穩(wěn)定期每3~6個月門診就診1次,。定期評估的內容包括病情評估,、監(jiān)測并發(fā)癥和藥物不良反應。
近日,,美國女演員特瑞·加爾因多發(fā)性硬化癥去世,,享年79歲。她在《老友記》中飾演“菲比”的親生母親,。特瑞·加爾的離世引發(fā)了公眾對多發(fā)性硬化癥的關注
2024-11-11 13:48:0690后女子確診“美女病”黃女士全身皮膚緊繃,,還伴有手麻和刺痛的癥狀,。起初她以為是普通皮膚病,后來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罕見的硬皮病引起的雷諾病,。最近,,在DeepSeek的幫助下,她找到了正確的科室并確診
2025-03-01 01:44:26女子長期手麻靠DeepSeek找對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