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朋友跟我說,,他家的小學生娃下學期要從所在的私立學校轉回公立學校了,。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轉學決定,,因為我知道朋友住的是學區(qū)房,,對口一所9分的公立中小學,質量不錯,、步行可達,,轉學回去正常。閑聊后才知道她背后的難處。
朋友的丈夫原本在物流行業(yè)做后端技術支持,,前陣子被裁員了,,失業(yè)后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她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小公司,,也因為關稅和貿易政策的沖擊,,已經(jīng)搖搖欲墜。
更糟的是,,兩人原本的一部分積蓄投進了股市,,結果嘛……最近的美股行情,大家都懂,,倆人的積蓄被深度套牢,。
多重打擊下,家庭經(jīng)濟狀況急轉直下,,孩子四萬美元一年的私校學費變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他們只好做出決定,讓孩子回歸公立學校系統(tǒng),。
朋友的經(jīng)歷不是個案,。這幾年,,有孩子的中年中產夫妻,,恐怕成了這世上最難熬的一群人。
01
返貧,,不用“三件套”,,這一件足矣
在國內,人們常調侃中產“返貧三件套”:房貸上千萬,、配偶全職帶娃,、兩個孩子讀國際學校。
看起來雖然壓力山大,,但至少那是一種“體面”的返貧——好歹是住著大房子,、背著名牌包去接娃。
可在美國,,中產返貧根本用不著這么高配,。不用豪宅、私校,、二胎,,只要一樣東西就夠了:醫(yī)院賬單。
圖源pexels
在教育方面,,美國的確很少有人會因為送孩子去一年十萬美元的私校而返貧,。有條件就讀私校,沒條件就安心上公立,。
說到底,,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體系里,,從來不缺優(yōu)質的公立資源——很多州立大學性價比極高,中學也有不少表現(xiàn)突出的公?!,,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不再執(zhí)著于大學文憑,轉而選擇學一門手藝,、做藍領工人,,一樣能有穩(wěn)定收入,生活照樣過得踏實體面,。
至于房子,,只要不執(zhí)念于“頂級學區(qū)”,美國還有大量生活成本低,、環(huán)境寬松的地區(qū)可選,。在這些地方,用熱門學區(qū)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套更大,、更新的獨棟house,完全不稀奇,。
真正能讓大家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信用破產、走投無路的,,是突如其來的醫(yī)療賬單,。
這里的醫(yī)保不是兜底的保障,而是一場場“買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了也不一定保得住命”的豪賭,。
在美國,看病不是救人命,、而是貴到要人命,。
Reddit上,有網(wǎng)友吐槽自己因癌癥治療陷入債務泥潭:光是第一次化療,,賬單就高達 7 萬多美元,,即便有Medicare保險,也還得自掏腰包 8 千多美金,。破產可能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癌癥治療費用高,那普通病的檢查項目呢,?也是貴到離譜,。
社交平臺上,有華人做了一次普通胃鏡,環(huán)境和享受的服務是真的好,。賬單到手——總費用4萬美金,、保險公司報銷后還需要自付2600美金。
當然,,選的保險公司不給力,,就是會支付那么多。比如,,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在高校工作,他做胃鏡就不用交一分錢,。但問題是,,她每月自己交的保金高達400美金、一年4800美金,,學校還要幫他支付給保險公司三萬美金的保險,。
所以,自付賬單便宜的前提,,要么你自己花了不少錢買了個好的保險,,或者就是所在單位幫你支付了每年高達三、四萬美刀的保金,,你才能享受到一折的賬單,。
算下來,在醫(yī)療這塊,,即使沒病沒災,,自己每年也沒少花錢,。
除非你足夠老(65歲以上),,或者窮到快破產,才有資格享受政府的醫(yī)療保險——那時候看病才算“便宜”,??蓡栴}是,這些對弱勢群體的“免單”,,最后其實都攤到了中產頭上,。
大多數(shù)美國人既不夠老也不夠窮,做一份普通工作,、買一份普通保險,,一旦生病,就得自己硬扛動輒上萬甚至幾十萬的醫(yī)療賬單,。
所以,,美國的普通中產根本不用豪宅、私校“致負”,,多上幾次醫(yī)院,,就在返貧的路上了。
但在美國的華人群體又有些例外,,因為大家可能真的會因為孩子的教育投資而返貧,。
美國的大眾媒體將亞裔美國人描繪成在教育上投入巨資的“模范少數(shù)族裔”,論為孩子的教育“一擲千金”,,華人排第二,、其他族裔沒人敢排第一。
根據(jù)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亞裔美國家庭在K-12教育上的支出遠超其他族裔,,尤其是在輔導和娛樂課程等方面。
論時間投入與父母參與,,華人父母更是一騎絕塵,。
單從陪孩子去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觀這一項來看:2019年,63%的亞洲學生與父母一起參觀了圖書館,,而全國平均水平為43%,;38%的人參觀了博物館或歷史遺址,超過了28%的全國平均水平,。
至于“砸鍋賣鐵”供孩子讀好大學這一塊,,更是華人父母的“祖?zhèn)饔X悟”。在高等教育支出方面,,位列第一,。
所以,在美國,,返貧根本不需要“三件套”,,醫(yī)療這一塊就能扼住你的喉嚨。
如果你碰巧還是收入不高不低的中產華人,,那么醫(yī)療和教育這兩個巨坑,,簡直能把你吃干抹凈、渣都不剩,。
02
中產的努力速度,,趕不上越返貧的腳步
中產父母為了保住當前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是相當努力的一批人,。但無奈自己努力的速度趕不上返貧的腳步,。
失業(yè)、物價,、政策這三股合力讓中產們再努力當牛馬拉磨,、再辛苦攢錢,,也難以與瞬息萬變的外部變量抗衡。
首先,,美國中產階級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市場動蕩,。
過去,中年人尚且可以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在職場上游刃有余,;可近兩年,,美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金融機構,、制藥企業(yè)乃至零售連鎖,,都在大規(guī)模“掃尾”裁員,。
那些年薪幾十萬的資深員工,,往往因為“成本高”“不再年輕”而首先被請出局。
朋友夫婦定居美國多年,,丈夫年薪近40萬美元,,在華盛頓DC有自住房、兩輛車,,倆娃在私立小學讀書,。按理說他們是中產偏上,卻依然囊中拮據(jù),。
年收入近40萬,,稅后到手約26萬,每年要支付10萬房貸,、10萬學費和興趣班費用,、4萬日常開銷,只剩2萬多可支配,。全家一年也就周邊短途游一兩次,,衣服只買打折款,賬本上每筆支出都清清楚楚,,卻幾乎存不下錢,。
圖源pixabay
結果去年,,她丈夫一紙裁員通知到手,,家里瞬間失去了主要經(jīng)濟支柱。再就業(yè)市場上,,年齡歧視讓他難以找到同級別的崗位,,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水——曾經(jīng)的中產鐵飯碗,就這樣粉碎成了碎片,。
如此一來,,即便是看似入賬高達幾十萬的家庭,,也難以承受失去主收入來源的驟變,“返貧”只在一線之間,。
其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成本的持續(xù)上漲,正一點點蠶食中產的安全邊界,。
美國的房貸利率從幾年前的3%一路飆升到如今的6%以上,,房價漲幅更是遠遠超過工資增長(工資僅增 2%–3%)。
舊金山,、紐約等大城市,,一套普通兩居室租金往往超過3000美元,動輒就占去家庭收入的大半,。
至于日常生活開銷,,從2019年至今僅僅過去了五年,美國民眾手中的百元美鈔購買力就減少三分之一,。
根據(jù)尼爾森的計算,,5年前100美元,老百姓可以買到肉,、蛋,、果、蔬,、清潔用品等近30種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按照今日價格來算,100美元的預算你只能買到其中20樣物品,。
這期間只用了短短5年啊,。
對此,我家深有體會,。
我家每兩周去一次Costco購物,。2020年前,一家四口兩周的食物和日用品開銷,,200美元出頭就管夠,。這兩年,吃的和用的沒變,,每次花費都400美元以上,,價格再也打不下來了。
五六年前,,我們加的是1.88美元/加侖的油,,現(xiàn)在一樣的加油地點、一樣的油,,要3.3美元左右,。
前兩天,,還有一位華人家長發(fā)朋友圈,吐槽美國的一元店(Dollar Tree)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了,。
過去店里大部分商品只要一美元,,極少商品是三、五美元?,F(xiàn)在你去逛,,不僅商品價格的上限提高到7美元了,一美元能買到的物品也越來越少了,。
最后,,政府頒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也成為壓垮中產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幅提高進口關稅,,讓超市貨架上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統(tǒng)統(tǒng)漲價,。專家測算過,關稅調整后一個普通家庭每年要開銷會多出3500美金,。
此外,,聯(lián)邦赤字飆升,必然以削減各類聯(lián)邦援助,、縮緊醫(yī)保覆蓋為代價,。手里存不住錢、養(yǎng)老金減少,,不僅中產現(xiàn)在的日子難過,、照此下去,晚景也堪憂,。
在Reddit上,,有網(wǎng)友提問:為什么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產,憑借一己之力就能養(yǎng)活全家,、供房供車,、供子女的教育、還能存下養(yǎng)老錢,?現(xiàn)在的中產階級,,雙職工家庭都達不到這種財富自由?
與過去相比,,今天美國的中產是一種“偽中產”,,大家表面上過著寬裕生活,實際上卻在用信用卡,、房貸,、投資賬面、和子女教育投資多重壓下努力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內部變量或外部環(huán)境稍有變化,,看似體面的中產生活方式瞬間崩塌。
03
華人家長的執(zhí)念:可以苦自己,、不能窮教育
因為日子難熬,,所以如何節(jié)流就成為中產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華人圈,,三不五時就有人詢問當前的環(huán)境下,,開源無望,如何節(jié)流防止滑坡,?
少用進口產品,,少外食、三餐和家務自己動手,、不旅游,、應需購買,這些法子與世界上其他中產無異,。
大家出謀劃策,,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進行節(jié)流,但少有人說要在孩子教育上省錢的,。在財務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華人中產必須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兒上,。什么叫刀刃兒?對華人家長來說,,就是孩子的教育,。
可以苦自己、不能窮教育,,是刻在華人DNA里的執(zhí)念,。
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執(zhí)念走到天涯海角、無論環(huán)境幾何,,也難以拋棄,。我認識的一對華人夫妻朋友,生活在美國加州科技公司云集的地區(qū),,兩人都從事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
女方在一家中型軟件公司擔任產品經(jīng)理,年薪15萬美元,;男方在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做工程師,,年薪20萬美元。他們的總收入在當?shù)夭凰沩敿?,但也足以讓他們躋身中產階層,。
夫妻倆育有兩個孩子:大孩子12歲,,原本就讀于當?shù)匾凰诲e的公立中學;小孩子6歲,,剛到上小學的年齡,。
他們攢下了60萬美元,本打算用這筆錢支付房子的首付,。當?shù)氐姆績r雖然高得離譜,,但擁有一套好學區(qū)的房子一直是他們的目標。
然而,,2025年政策發(fā)生變動后,,事情出現(xiàn)了轉折。
美國政府大幅削減了公立教育經(jīng)費,,他們所在的高質量學區(qū)也受到波及,,公立學校的班級規(guī)模變大,師資力量縮減,,老大的中學甚至取消了一些AP課程和課外活動,。
于是,夫妻倆決定放棄買房計劃,,將這50萬美元轉而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圖源pixabay
他們的具體安排是:大孩子從公立中學轉入一所私立中學,每年學費約4.5萬美元,;小孩子直接進入私立小學,,每年學費3萬美元。兩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再加上興趣班,、夏令營等額外開支,一年共需要10萬美元,。首付這筆錢至少能堅持到老大讀完初中和高中,、老二讀到初中。
現(xiàn)在夫妻倆就祈禱保住工作,,這幾年能再把老大讀大學的費用和老二的教育經(jīng)費攢出來,。
現(xiàn)在,一家四口繼續(xù)租住在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每月4500美元的租金,。雖然放棄了自住房,但朋友覺得這個決定值得,。
用買房的錢投資孩子的教育,能不能換來一個光明的前途暫且不說,,至少做家長的問心無愧。
至于房子,,她和丈夫早就看開了:在國外,,大多數(shù)老人的晚年歸宿是養(yǎng)老院或老年公寓,,房子遲早要賣掉來支付晚年生活的費用,。與其執(zhí)著于房產,,不如把資源傾斜給孩子的未來,。
要知道,買房也是咱們中國人一生必辦的人生大事,當買房的執(zhí)念和教育的執(zhí)念不可兼得時,華人家長對名校、學歷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還是占了上峰。
在財富增長舉步維艱,、支出卻層出不窮的當下,,如今的中產只剩一個樸素的心愿:不盼發(fā)橫財,只求別返貧,!
前幾天,,一位朋友跟我說,,他家的小學生娃下學期要從所在的私立學校轉回公立學校了。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轉學決定,,因為我知道朋友住的是學區(qū)房,對口一所9分的公立中小學,質量不錯,、步行可達,轉學回去正常。閑聊后才知道她背后的難處。
朋友的丈夫原本在物流行業(yè)做后端技術支持,,前陣子被裁員了,,失業(yè)后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她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小公司,,也因為關稅和貿易政策的沖擊,,已經(jīng)搖搖欲墜,。
更糟的是,,兩人原本的一部分積蓄投進了股市,,結果嘛……最近的美股行情,,大家都懂,,倆人的積蓄被深度套牢,。
多重打擊下,,家庭經(jīng)濟狀況急轉直下,,孩子四萬美元一年的私校學費變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他們只好做出決定,讓孩子回歸公立學校系統(tǒng),。
朋友的經(jīng)歷不是個案,。這幾年,有孩子的中年中產夫妻,,恐怕成了這世上最難熬的一群人,。
01
返貧,不用“三件套”,,這一件足矣
在國內,人們常調侃中產“返貧三件套”:房貸上千萬、配偶全職帶娃,、兩個孩子讀國際學校。
看起來雖然壓力山大,,但至少那是一種“體面”的返貧——好歹是住著大房子,、背著名牌包去接娃。
可在美國,,中產返貧根本用不著這么高配,。不用豪宅、私校、二胎,只要一樣東西就夠了:醫(yī)院賬單,。
圖源pexels
在教育方面,,美國的確很少有人會因為送孩子去一年十萬美元的私校而返貧,。有條件就讀私校,,沒條件就安心上公立,。
說到底,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體系里,,從來不缺優(yōu)質的公立資源——很多州立大學性價比極高,,中學也有不少表現(xiàn)突出的公校?,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不再執(zhí)著于大學文憑,,轉而選擇學一門手藝、做藍領工人,,一樣能有穩(wěn)定收入,生活照樣過得踏實體面,。
至于房子,,只要不執(zhí)念于“頂級學區(qū)”,美國還有大量生活成本低,、環(huán)境寬松的地區(qū)可選,。在這些地方,用熱門學區(qū)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套更大,、更新的獨棟house,完全不稀奇,。
真正能讓大家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信用破產、走投無路的,,是突如其來的醫(yī)療賬單,。
這里的醫(yī)保不是兜底的保障,而是一場場“買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了也不一定保得住命”的豪賭,。
在美國,看病不是救人命,、而是貴到要人命,。
Reddit上,有網(wǎng)友吐槽自己因癌癥治療陷入債務泥潭:光是第一次化療,,賬單就高達7萬多美元,,即便有Medicare保險,也還得自掏腰包8千多美金,。破產可能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癌癥治療費用高,那普通病的檢查項目呢,?也是貴到離譜,。
社交平臺上,有華人做了一次普通胃鏡,,環(huán)境和享受的服務是真的好,。賬單到手——總費用4萬美金、保險公司報銷后還需要自付2600美金,。
當然,,選的保險公司不給力,就是會支付那么多,。比如,,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在高校工作,他做胃鏡就不用交一分錢,。但問題是,,她每月自己交的保金高達400美金、一年4800美金,,學校還要幫他支付給保險公司三萬美金的保險,。
所以,自付賬單便宜的前提,,要么你自己花了不少錢買了個好的保險,,或者就是所在單位幫你支付了每年高達三、四萬美刀的保金,,你才能享受到一折的賬單,。
算下來,在醫(yī)療這塊,,即使沒病沒災,,自己每年也沒少花錢。
除非你足夠老(65歲以上),,或者窮到快破產,,才有資格享受政府的醫(yī)療保險——那時候看病才算“便宜”??蓡栴}是,,這些對弱勢群體的“免單”,最后其實都攤到了中產頭上,。
大多數(shù)美國人既不夠老也不夠窮,,做一份普通工作、買一份普通保險,,一旦生病,,就得自己硬扛動輒上萬甚至幾十萬的醫(yī)療賬單。
所以,,美國的普通中產根本不用豪宅,、私校“致負”,,多上幾次醫(yī)院,就在返貧的路上了,。
但在美國的華人群體又有些例外,,因為大家可能真的會因為孩子的教育投資而返貧。
美國的大眾媒體將亞裔美國人描繪成在教育上投入巨資的“模范少數(shù)族裔”,,論為孩子的教育“一擲千金”,,華人排第二,、其他族裔沒人敢排第一。
根據(jù)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亞裔美國家庭在K-12教育上的支出遠超其他族裔,,尤其是在輔導和娛樂課程等方面。
論時間投入與父母參與,,華人父母更是一騎絕塵,。
單從陪孩子去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觀這一項來看:2019年,63%的亞洲學生與父母一起參觀了圖書館,,而全國平均水平為43%,;38%的人參觀了博物館或歷史遺址,超過了28%的全國平均水平,。
至于“砸鍋賣鐵”供孩子讀好大學這一塊,,更是華人父母的“祖?zhèn)饔X悟”。在高等教育支出方面,,位列第一,。
所以,在美國,,返貧根本不需要“三件套”,,醫(yī)療這一塊就能扼住你的喉嚨。
如果你碰巧還是收入不高不低的中產華人,,那么醫(yī)療和教育這兩個巨坑,,簡直能把你吃干抹凈、渣都不剩,。
02
中產的努力速度,,趕不上越返貧的腳步
中產父母為了保住當前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是相當努力的一批人,。但無奈自己努力的速度趕不上返貧的腳步,。
失業(yè)、物價,、政策這三股合力讓中產們再努力當牛馬拉磨,、再辛苦攢錢,也難以與瞬息萬變的外部變量抗衡,。
首先,,美國中產階級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市場動蕩。
過去,,中年人尚且可以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在職場上游刃有余,;可近兩年,美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金融機構,、制藥企業(yè)乃至零售連鎖,,都在大規(guī)模“掃尾”裁員,。
那些年薪幾十萬的資深員工,,往往因為“成本高”“不再年輕”而首先被請出局。
朋友夫婦定居美國多年,,丈夫年薪近40萬美元,,在華盛頓DC有自住房、兩輛車,,倆娃在私立小學讀書,。按理說他們是中產偏上,卻依然囊中拮據(jù),。
年收入近40萬,,稅后到手約26萬,每年要支付10萬房貸,、10萬學費和興趣班費用,、4萬日常開銷,只剩2萬多可支配,。全家一年也就周邊短途游一兩次,,衣服只買打折款,賬本上每筆支出都清清楚楚,,卻幾乎存不下錢,。
圖源pixabay
結果去年,她丈夫一紙裁員通知到手,,家里瞬間失去了主要經(jīng)濟支柱,。再就業(yè)市場上,年齡歧視讓他難以找到同級別的崗位,,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水——曾經(jīng)的中產鐵飯碗,,就這樣粉碎成了碎片。
如此一來,,即便是看似入賬高達幾十萬的家庭,,也難以承受失去主收入來源的驟變,“返貧”只在一線之間,。
其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成本的持續(xù)上漲,正一點點蠶食中產的安全邊界,。
美國的房貸利率從幾年前的3%一路飆升到如今的6%以上,,房價漲幅更是遠遠超過工資增長(工資僅增2%–3%),。
舊金山、紐約等大城市,,一套普通兩居室租金往往超過3000美元,動輒就占去家庭收入的大半,。
至于日常生活開銷,,從2019年至今僅僅過去了五年,美國民眾手中的百元美鈔購買力就減少三分之一,。
根據(jù)尼爾森的計算,,5年前100美元,老百姓可以買到肉,、蛋,、果、蔬,、清潔用品等近30種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按照今日價格來算,100美元的預算你只能買到其中20樣物品,。
這期間只用了短短5年啊,。
對此,我家深有體會,。
我家每兩周去一次Costco購物,。2020年前,一家四口兩周的食物和日用品開銷,,200美元出頭就管夠,。這兩年,吃的和用的沒變,,每次花費都400美元以上,,價格再也打不下來了。
五六年前,,我們加的是1.88美元/加侖的油,,現(xiàn)在一樣的加油地點、一樣的油,,要3.3美元左右,。
前兩天,還有一位華人家長發(fā)朋友圈,,吐槽美國的一元店(Dollar Tree)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了,。
過去店里大部分商品只要一美元,極少商品是三,、五美元?,F(xiàn)在你去逛,不僅商品價格的上限提高到7美元了,一美元能買到的物品也越來越少了,。
最后,,政府頒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也成為壓垮中產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幅提高進口關稅,,讓超市貨架上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統(tǒng)統(tǒng)漲價,。專家測算過,關稅調整后一個普通家庭每年要開銷會多出3500美金,。
此外,,聯(lián)邦赤字飆升,必然以削減各類聯(lián)邦援助,、縮緊醫(yī)保覆蓋為代價,。手里存不住錢、養(yǎng)老金減少,,不僅中產現(xiàn)在的日子難過,、照此下去,晚景也堪憂,。
在Reddit上,,有網(wǎng)友提問:為什么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產,憑借一己之力就能養(yǎng)活全家,、供房供車,、供子女的教育、還能存下養(yǎng)老錢,?現(xiàn)在的中產階級,,雙職工家庭都達不到這種財富自由?
與過去相比,,今天美國的中產是一種“偽中產”,,大家表面上過著寬裕生活,實際上卻在用信用卡,、房貸,、投資賬面、和子女教育投資多重壓下努力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內部變量或外部環(huán)境稍有變化,,看似體面的中產生活方式瞬間崩塌。
03
華人家長的執(zhí)念:可以苦自己,、不能窮教育
因為日子難熬,,所以如何節(jié)流就成為中產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華人圈,三不五時就有人詢問當前的環(huán)境下,,開源無望,,如何節(jié)流防止滑坡?
少用進口產品,,少外食,、三餐和家務自己動手、不旅游,、應需購買,這些法子與世界上其他中產無異,。
大家出謀劃策,,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進行節(jié)流,但少有人說要在孩子教育上省錢的,。在財務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華人中產必須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兒上,。什么叫刀刃兒?對華人家長來說,,就是孩子的教育,。
可以苦自己、不能窮教育,,是刻在華人DNA里的執(zhí)念,。
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執(zhí)念走到天涯海角、無論環(huán)境幾何,,也難以拋棄,。我認識的一對華人夫妻朋友,生活在美國加州科技公司云集的地區(qū),,兩人都從事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
女方在一家中型軟件公司擔任產品經(jīng)理,年薪15萬美元,;男方在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做工程師,,年薪20萬美元。他們的總收入在當?shù)夭凰沩敿?,但也足以讓他們躋身中產階層,。
夫妻倆育有兩個孩子:大孩子12歲,原本就讀于當?shù)匾凰诲e的公立中學,;小孩子6歲,,剛到上小學的年齡。
他們攢下了60萬美元,,本打算用這筆錢支付房子的首付,。當?shù)氐姆績r雖然高得離譜,,但擁有一套好學區(qū)的房子一直是他們的目標。
然而,,2025年政策發(fā)生變動后,,事情出現(xiàn)了轉折。
美國政府大幅削減了公立教育經(jīng)費,,他們所在的高質量學區(qū)也受到波及,,公立學校的班級規(guī)模變大,師資力量縮減,,老大的中學甚至取消了一些AP課程和課外活動,。
于是,夫妻倆決定放棄買房計劃,,將這50萬美元轉而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圖源pixabay
他們的具體安排是:大孩子從公立中學轉入一所私立中學,每年學費約4.5萬美元,;小孩子直接進入私立小學,,每年學費3萬美元。兩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再加上興趣班,、夏令營等額外開支,一年共需要10萬美元,。首付這筆錢至少能堅持到老大讀完初中和高中,、老二讀到初中。
現(xiàn)在夫妻倆就祈禱保住工作,,這幾年能再把老大讀大學的費用和老二的教育經(jīng)費攢出來,。
現(xiàn)在,一家四口繼續(xù)租住在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每月4500美元的租金,。雖然放棄了自住房,但朋友覺得這個決定值得,。
用買房的錢投資孩子的教育,,能不能換來一個光明的前途暫且不說,至少做家長的問心無愧,。
至于房子,,她和丈夫早就看開了:在國外,大多數(shù)老人的晚年歸宿是養(yǎng)老院或老年公寓,,房子遲早要賣掉來支付晚年生活的費用,。與其執(zhí)著于房產,不如把資源傾斜給孩子的未來,。
要知道,,買房也是咱們中國人一生必辦的人生大事,,當買房的執(zhí)念和教育的執(zhí)念不可兼得時,華人家長對名校,、學歷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還是占了上峰。
在財富增長舉步維艱,、支出卻層出不窮的當下,,如今的中產只剩一個樸素的心愿:不盼發(fā)橫財,只求別返貧,!
今年以來,不少重大外資項目都在各地加快推進生產,。外資企業(yè)表示,,看好中國市場優(yōu)勢和經(jīng)濟前景,將持續(xù)深耕中國
2025-02-13 07:53:16一大批重大外資項目加快推進“他們看不到色彩,,卻能走在彩虹上”近日,浙江麗水一條用畫筆和顏料鋪就的“彩虹之路”走紅網(wǎng)絡它由數(shù)百人在盲道地磚上共同繪就而發(fā)起這項活動的是90后獨臂女孩方寸心起于盲道
2025-03-11 10:15:14看不到色彩的他們蘋果機器學習研究中心公布了2025年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獲得博士生獎學金的學者名單,。今年共有21位學者獲得了資助,,其中包括12位華人學者
2025-03-27 19:29:252025蘋果學者名單華人占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