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早晨,臺風“丹娜絲”已加強為臺風級,。預計今夜至明晨它將穿過臺灣海峽,存在登陸臺灣沿海的可能,,隨后一路北上,,可能再度轉(zhuǎn)彎,或登陸浙閩沿海一帶,,從而形成“Z字型”路徑,。
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今天早晨由強熱帶風暴級加強為臺風級,從8時的云圖來看,,“丹娜絲”個頭較小,,結(jié)構(gòu)不對稱,東側(cè)水汽較多,,云系較旺盛,。中央氣象臺預計,“丹娜絲”將繼續(xù)向東北轉(zhuǎn)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還將有所加強,,7月6日夜間至7日早晨將自南向北穿過臺灣海峽,在此期間可能擦過或登陸臺灣島西部一帶沿海,,7日白天移入東海西南部海面,,逐漸向福建北部至浙江中南部一帶沿海靠近,。
臺風“丹娜絲”的“Z”字型路徑與副熱帶高壓位置的變化有關,。4日至5日白天,在其生成的初始階段,,“丹娜絲”的路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壓南側(cè)的偏西風引導,,呈現(xiàn)西北行。5日夜間開始,,隨著副熱帶高壓減弱,,臺風在其西側(cè)的偏南風引導下,在臺灣海峽內(nèi)向偏北方向移動,,形成第一個大拐彎。進入東海后,,因引導氣流不明,,移速變慢,甚至不排除回旋打轉(zhuǎn)的可能,,再折向西或西南,,登陸浙江南部或福建北部,出現(xiàn)第二個大拐彎,,從而形成“Z字型”路徑,。
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一些路徑奇特的臺風,如1986年的“韋恩”,,其路徑錯綜復雜,,可以拆成3個圓圈和1個數(shù)字“8”,。1991年的20號臺風“納德”則在海上走出一個“金牛座”形狀,最終選擇了中國,。2001年的“百合”則在臺灣北部海面原地轉(zhuǎn)了一圈半后,,在臺灣宜蘭附近登陸,肆虐了44個小時后又竄到臺灣海峽,,最后在廣東惠來再次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