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寧化先后有774名婦女割掉髻子參加紅軍。
1934年夏,蘇維埃政府開展借谷運動,,南郊區(qū)借谷困難較大。蘇惠珠找到大有商號老板在婦女連的女兒連梅英,,一同回她家勸說借谷,,說服老板帶頭借出稻谷。
隨后,,蘇惠珠又組織婦女運輸隊,,肩挑、背馱,,穿行在崎嶇的山路上,,將9000擔糧食送往前線,有力地支援了紅軍作戰(zhàn),,受到《紅色中華》的表揚,。
1934年8月,蘇惠珠調任中共寧化縣委婦女部長,;1935年,,她不幸被捕,壯烈犧牲,,年僅22歲,。
歷史背景:1929年3月,紅四軍進入閩西地區(qū),,點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種,。1930年春,,古田會議召開后,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轉戰(zhàn)贛南,。行軍三明途中,毛澤東滿懷豪情地寫下《如夢令·元旦》,,“風展紅旗如畫”這一名句傳誦至今,。隨著東方軍兩次入閩作戰(zhàn),三明全域成為中央蘇區(qū),,當?shù)厝罕娫丛床粩?/p>
地輸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中央蘇區(qū)的生存發(fā)展和紅軍長征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央蘇區(qū)的“東方門戶”,。
以被譽為“蘇區(qū)烏克蘭”的寧化為例,當時僅13萬人口,,先后有1.37萬人參加紅軍,,加上地方赤衛(wèi)隊,幾乎所有的青壯年都上了前線,。當?shù)毓不I集糧食約475萬公斤,、蘇區(qū)貨幣54萬元,大量銀元,、被子,、軍衣等送到前線……
時代新貌:多年來,寧化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發(fā)展河龍貢米,、薏米和茶葉、油茶“兩米兩茶”等特色產業(yè),,并結合地方實際,,持續(xù)深化“348”工作機制,,探索“三全三扶一檔”教育扶貧模式,,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去年,,全縣剩余的21戶6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