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會之后,,天河體育中心周邊商業(yè)發(fā)展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成為廣州新中軸線的城市地標,;位于廣州番禺的亞運城綜合體育館歷經(jīng)后亞運時代改造,成為全民健身的熱門場館,,推動了一座新城的發(fā)展……站在廣州市最高建筑廣州塔上俯瞰全城,,一個因亞運而改變的城市盡收眼底——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城市綠化遍布全城,新老城區(qū)面貌一新……“借力廣州亞運會,,廣州的城市建設大大提速,。”曾經(jīng)擔任廣州亞組委市場開發(fā)部部長的方達兒說,。
還有3天,,亞運之火將點亮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這座屋頂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構成的體育館,,宛若一朵盛開在錢塘江畔的“蓮花”,,綻放出新時代的靚麗風采。
這是2023年6月28日拍攝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館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提出通過健康城市打造,、城市國際化推進、基礎設施提升,、綠水青山守護等具體行動,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一起參與亞運盛會,,助力城市發(fā)展,。”杭州亞組委執(zhí)行秘書長,、杭州市副市長陳衛(wèi)強說,,杭州,正向著“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辦賽目標穩(wěn)步邁進,。
從長城腳下到珠江兩岸,再到錢塘江畔……光陰流轉,,北京已經(jīng)成為“雙奧之城”,,亞運會也第三次來到中國。從當年舉全國之力舉辦亞運盛會,,到如今著眼長遠發(fā)展共建亞運之城,,中國的綜合國力與辦賽能力、對于世界大賽的認知與理解早已今非昔比,。
這是2007年8月拍攝的國家奧體中心體育場,。該場館建于1990年,先后承辦了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大型賽事,。2007年完成改擴建后承辦了北京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打通中軸線,、修橋鋪路,、建造場館……北京亞運會對于首都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意義非同尋常,也為后來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冬奧會奠定堅實基礎?!痹鲗П本﹣嗊\會城市規(guī)劃和場館建設的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柯煥章說,,“33年間,三屆亞運會,,這是三座亞運之城的發(fā)展印記,,又展現(xiàn)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奮斗成長的足跡,?!?/p>
從容自信擁抱世界
這是一條開放騰飛之路
2010年11月12日,珠江之上,,海心沙島,,進行了一次宏大的城市行為藝術展示,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視覺文化盛宴,。
以珠江為舞臺,,以城市為背景,《大地之水》《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四個篇章相繼上演,,以“啟航”為主題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巨大魅力,。“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樹起了一座豐碑,,我們的目標是,,把廣州亞運會打造成另一座豐碑?!睆V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曾說,。
這是2010年11月12日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演的“綠色一分鐘”環(huán)節(jié)。這是由現(xiàn)場演員,、觀眾和廣州市民共同完成的一個全城互動的節(jié)目,。當開幕式現(xiàn)場的燈光全部變成綠色的同時,廣州市民將綠色植物搬到室外,,并澆水,。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