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印記,對于北京來說,,莫過于這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了,。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有了“世界身份”,,成為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一員,。
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經(jīng)不斷演進發(fā)展……這些背后,是中軸線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shù)達59項。
激動之余,,有人或許要問,,所謂中軸“線”,一眼瞧不出,,總感覺這些標簽背后的實景,,離自己有點兒遠。
鐘鼓樓,、景山,、故宮、天安門,、太廟,、正陽門……
說白了,對中軸線的“實感”不強,,主要是因為它太大了,。
可您知道嗎,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不只是讓那些本就名氣在外的景觀更有名氣,,在推動申遺的這些年里,中軸線上和它周邊的城市風貌,、街區(qū),、胡同、院落,,變化都不少,。這些變化背后,有門道,!
有“聲”有“色”的改變
申遺這幾年,,北京中軸線的改變可以說有“聲”有“色”。
先來看看“顏色”——登上鼓樓向南望,,視線通達,,藍綠交織,京韻十足!
壯麗開闊的視野,,論起來和一個專門的概念有關,,景觀視廊。
2022年以來,,東城區(qū),、西城區(qū)相繼開展了鐘鼓樓緊鄰地區(qū)環(huán)境綜合整治提升。除了以往常見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提升,、街巷建筑立面恢復等,,景觀視廊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視野。
景觀視廊,,是指以城市中某一特定地點作為視野起點,,望向某個方向的城市景象時所形成的視線廊道。通達的景觀視廊長什么樣,?有人下功夫做了研究,。
建筑師魯坤和同事們找來了歷史老照片,為中軸風貌的恢復提供了參考,。北中軸線鐘鼓樓周邊保留了平緩開闊的天際線,,延續(xù)了以四合院合瓦屋面為主的形態(tài)特征,保留了大片青灰色房屋的整體色調,。東城區(qū)城管委副主任王濤說,,北京市相關規(guī)劃早就把“營造特色景觀視廊,感受歷史空間聯(lián)系”落在了紙面上,。
除了中軸線上的傳統(tǒng)建筑,,鴿籠也成功晉升為中軸線上的“新建筑”。
對于中軸線申遺,,鴿子意味著什么,?北京中軸線是一個古今交融的產物,是一個活著的遺產,。
“悠揚的鴿哨是北京城市的聲音,,是中軸線景觀價值的側面體現(xiàn)?!?/strong>
在2022年的鐘鼓樓緊鄰地區(qū)環(huán)境綜合整治提升中,,龐書經(jīng)團隊通過與鴿戶攜手改造鴿籠、調整第五立面,,一個個鴿籠變得安全,、科學,與城市風貌相融和諧,。
鴿哨靈動,,是城市環(huán)境整治中的人情味,。
從“卸妝”開始
申遺這些年,,北京中軸線建設和老城保護之間,,找到了平衡。
中軸線,,統(tǒng)領著整個北京老城,,它不單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間的組合體,,整座城市的肌理都由此生發(fā),。
中軸線是北京的靈魂和脊梁,梁思成先生曾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p>
中軸線申遺,不能拋開遺產保護不顧,。
有人可能會擔心,,申遺會不會影響老城?
其實,,在遺產保護實踐中,,《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guī)劃(2022年-2035年)》中不僅明確了15個遺產點,還劃分了遺產區(qū),、緩沖區(qū),。總計51.3平方公里的遺產區(qū),、緩沖區(qū),,總面積超過了北京老城面積的60%,幾乎覆蓋了北京老城內所有文物古建和歷史街巷,。
2018年,,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師孫書同第一次來到雍和宮大街北段考察時,發(fā)現(xiàn)這里風貌雜亂,、出行困難,,甚至是一條“看不到文化的文化街”。
一張1960年的歷史照片,,為找回大街原來的模樣提供了線索,。“仔細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崇雍大街的特色是多元并存,、北古南新。這些建筑依舊保持著過去的輪廓,,只是被一些廣告牌匾,、外包構筑物給遮擋住了。”
于是,,雍和宮大街的整治從一場“卸妝”開始了,,多處違建相繼拆除,對“開墻打洞”予以封堵,。
如今,,全長1130米的雍和宮大街,呈現(xiàn)“慢街素院,、儒風禪韻,、賢居雅巷、文旅客廳”的風貌,;擁有700多年歷史的東四南北大街,,露出青磚灰瓦,再現(xiàn)“文風京韻,、大市銀街”……
老胡同煥發(fā)新生
申遺這些年,,中軸線還帶火了沿線的“細胞”——胡同。
在北京,,胡同浩繁幾千條,。大大小小的胡同密布在中軸線周圍,如同城市的經(jīng)絡,、北京的掌紋,。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胡同雖古,,卻亟待煥發(fā)新活力。
伴隨中軸線申遺,、老城整體保護,,老胡同也在煥發(fā)新生。
近年來,,胡同里一些空間騰退出來,,吸引了一批批文化藝術類項目入駐,滋潤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距離中軸線上的故宮東華門不到300米,,南池子美術館是這兩年的“網(wǎng)紅”。
一泓池水,,清澈如鏡,,廊、軒,、亭,、榭環(huán)繞四周,,夾岸有疊石、綠植,、繁花,,明朗清雅。后樓為展廳,,《天工開悟——夏航雕塑展》曾在這里展出,。
2021年,,主理人雅行受委托,,帶領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藝術家團隊,將園林景觀秀美的老院子改造為美術館,,并引入民辦非營利的運營模式,。他們策劃的展覽主題豐富、方式靈活,,可以滿足獨家,、小眾的審美情趣。
美術館的藝術總監(jiān)文淵談道:“在法國巴黎,、日本京都,、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等老街區(qū)里,生長著很多小眾博物館,、藝術館,,它們和老建筑相得益彰,又代表著這個地域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人們的鄉(xiāng)愁情懷,。
北京的發(fā)展也到了這個階段,而胡同四合院是最好的空間載體,。”
報房胡同40號家居畫廊,,集聚了全世界不同品牌的家居單品和有旅歐旅美等經(jīng)歷的畫家畫作,每一件商品都有獨特設計,,每一幅畫作都有獨家故事,。
您瞧,中軸不遠,,它點點滴滴的構成要素,,和咱的生活息息相關。
中軸新生,,煥新的可不止這根“軸線”,,老城、胡同,、煙火,、生態(tài),,有推陳出新的理念指引,有科學理性的規(guī)則把關,,北京的這些“老地方”乘風而起,,正在不斷散發(fā)新魅力。
南池子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