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往、當下、未來,,把歷史的時間軸攤開,,任何一個當下都面臨“繼往開來”的問題,,而要認識整個歷史軸線,,就必須學會“審時度勢”。
中共十九大10月18日開幕,,世界矚目,。這個領導著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全球第一大政黨,,將把中國帶向何方,?
圖源:新華網(wǎng)
在會議召開前,外界有很多猜測,,既不乏解人,也有一些妄評,。其實,,很多誤解和偏見,根子上還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zhì)和執(zhí)政邏輯的不理解,。與西方以選票為中心的選舉型政黨不同,,中共作為中國的執(zhí)政黨,從革命年代開始,,就與中國的命運休戚與共,,并在建設、改革時期領航中國前行,,這使得中共有著超強的歷史意識和歷史擔當,。
從歷史維度觀察中共、觀察十九大,,無疑是一把鑰匙,。仔細梳理習近平“7·26”講話和前不久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公報,會發(fā)現(xiàn)很多與歷史有關的組合詞: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新的歷史起點、歷史重任,、新的歷史特點,、歷史性飛躍等。而與歷史相關的表述就更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關鍵時期,、十八大以來的5年、新的時代條件……這些詞匯涉及過往,、當下和未來,,構成了中共特有的歷史表達和知識框架。
過往,、當下,、未來,,把歷史的時間軸攤開,任何一個當下都面臨“繼往開來”的問題,,而要認識整個歷史軸線,,就必須學會“審時度勢”。
“時”是歷史坐標,,認清定位,,“勢”就是歷史趨勢,把握方向,。
十九大正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節(jié)點: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5年,,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接下來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以及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中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這就是十九大面臨的“時”,。
而中共對“勢”的把握則更見功夫。
建黨近百年來,,中共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jīng)艱難困苦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就在于能洞悉歷史趨勢,順勢而為,。如何洞悉,?就在于擁有思想的力量、理論的力量,。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中共都會與時俱進樹立自己的指導思想。十九大也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理論上作出新概括,。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從馬克思主義源頭繼承發(fā)展而來,,契合的都是中國的發(fā)展實際,,這保證了中共對世情國情黨情認識的深化和立場的連貫。歷史趨勢是一條長線,,理論的延續(xù)性發(fā)展,,使得中共的政策能較長時間地保持穩(wěn)定,與歷史趨勢高度合拍,。
十九大同樣會延續(xù)這個歷史邏輯,,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并把十九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zhàn)略思想寫入黨章。理論與實踐相互生發(fā)促進,,始終植根現(xiàn)實保持執(zhí)政活力,。放眼全球,中共的這種執(zhí)政邏輯的確非常獨特,。當其他國家的政黨搞“拳擊賽”的時候,,中共卻在跑“接力賽”。
這是中共成功的秘訣,。(文/獨孤九段)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0月18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