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曹和平:一個嶄新的中國經濟正孕育而生
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場上不斷出現(xiàn)中國經濟走勢趨向悲觀的判斷,認為匯率反復,中美貿易摩擦趨向緊張,,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不容樂觀,。該類觀點又和股市波動,,債市變化,,甚至房地產價格方面的波動相匯合,,形成疊加效應,。有人甚至認為地方債務將不可避免地在今年晚些時候爆發(fā),,引發(fā)更大范圍的金融危機,經濟增速在明年可能下滑到4%,。
“病樹前頭萬木春”,,“不廢江河萬古流”。江河雖有季節(jié)性波動,,但匯聚千條萬條溪流成河成江入海的趨勢則是不可更改的潮流,。中國經濟的大江大河現(xiàn)象也是這樣,在年度周期或者短期內有調整變化,,但大勢不可更改,。
中國增長長期形勢向好,短期怎樣呢,?先看地方債務,。在世界范圍,較大企業(yè)集團的資產負債率,,良性運營條件下,,一般的度量指標是短中長期資產構成的綜合比率不超過80%。政府資產的安全程度比企業(yè)集團的程度要高得多,,很多發(fā)達經濟體的綜合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超過140%,也能多年保障經濟平穩(wěn)運行,。中國政府的債務問題要好得多,。財政部本月14日發(fā)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6272億元,,停留在年初全國人大審核批復地方債務限額為209974.30億元的管理目標之內。即便將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加進來,,也沒達到高危地步,。
中國的財稅系債務在基本面上是安全的,,銀行系資產安全嗎?根據我國銀行撥備制度準備數和不良貸款率額度相比較,,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撥備額度在2017年大于不良貸款率,。即考慮到疑似不良貸款(隱性不良貸款)和預期不良貸款數,我國銀行系金融機構的制度準備金和單年度利潤額度加起來,,完全可以覆蓋所謂的銀行違約風險,。這個時候談論國家為銀行核銷數萬億的資產數量,應該是一個糊涂判官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