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親臺”這碗飯,臺灣還能吃多久?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 美記者新書中披露稱,,特朗普曾質疑“美國透過保護臺灣,能得到什么,?”,。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2日報道稱,當年揭發(fā)水門事件的兩位《華盛頓郵報》記者之一伍德沃德11日出版的新書《恐懼:特朗普入主白宮》中,,提及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曾質疑美國為何保護臺灣,,并質問美國可從中得到什么。
此消息一出,,似乎給了臺當局當頭一棒,。要知道,蔡英文上臺以來一直自詡與特朗普政府關系良好,。
《聯合早報》的報道指出,,雖然特朗普上任前,就曾打破外交常規(guī),,以候任總統(tǒng)的身份接受蔡英文的恭賀電話,。同時在過去近兩年中,特朗普也簽署通過由美國國會推動的“友臺”法案,,包括《臺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但是,臺灣內部有評論認為美國對臺口惠而實不至,,臺灣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好處,,反而會傷害兩岸關系發(fā)展。
同時,,有媒體提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約什·羅根11日發(fā)表文章認為,在面對臺灣“國際影響力”問題的時候,,美國“似乎不愿意或不想對抗中國”,,“特朗普不想用更加堅定的舉措維護美臺關系”。他舉例,,上個月白宮批評薩爾瓦多對臺“斷交”后,,沒有進一步舉措。
種種跡象難道表明美國對臺政策已經開始轉向,?特朗普的質疑,,會導致臺當局的“親美”夢破碎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員田棟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從商經歷使他慣于依靠商業(yè)原則來判斷問題,。上任以來多次向盟友索取更多的“保護費”,,在貿易談判等多個議題上向對方施壓,迫使后者做出讓步來換取安全利益,。在臺灣問題上,,特朗普同樣如此。
同時,,也有輿論認為,,特朗普的“一家之言”不代表美國對臺政策,應客觀冷靜看待,,不宜過度解讀,。但是觀察一年來,美政府深度調整對臺政策,,“護臺”舉動有重大實錘,,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踩了中美關系的紅線,值得中方高度警惕,。美臺關系進入“折騰期”,,中美關系將因此面臨更多變數。
田棟指出,,臺灣當局在特朗普上任后推出多個“軍購案”試圖拉近美臺關系,。但特朗普的“交易”習慣僅能夠影響美國政府在對臺問題中的具體做法,很難改變涉及臺灣問題根本基礎的“一中”政策,?!耙恢小痹瓌t是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在對臺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將會改變中美關系全局,,代價十分巨大,,美方對此心知肚明,。
田棟認為,,在中美關系因貿易摩擦而遭遇波折、中美結構性沖突有所增加的背景下,,臺灣當局和美國“親臺”勢力仍會在一段時期內繼續(xù)做出“小動作”,,但美臺雙方對大陸的底線都十分清楚,美國“親臺”的表面意義遠大于實際價值,。
總而言之,,雖然此前美國的一些言行和采取的措施似乎給臺灣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對臺政策是動態(tài)的,,因中美之間相互作用而發(fā)生變化,,歸根結底美國要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在此過程中,,臺灣始終是中美博弈的一枚棋子,。臺灣當局有些人需要看清形勢,破除內心對美國“護臺”的迷思,。
(完)
臺媒稱,,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fā)受邀于10月底赴美參加所謂“美臺防務工業(yè)會議”。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就此指出,,臺防務部門負責人訪美是否成為未來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