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先生永恒的追求永久的光芒
——追記“紅色理論家”鄭德榮
漫漫畢業(yè)季。東北師范大學的校園里彌漫著濃濃的離愁別緒,,為自己,、為同窗、為師長,。轉身的不舍里,,還有一份共同的景仰與懷念,只為一人,。
學校每一個學院門口的橫幅,、入門大廳的顯示屏上都有著“向鄭德榮同志學習”的字樣。學校的網(wǎng)站上開設了學習宣傳鄭德榮先進事跡專題網(wǎng)頁,。
“鄭先生5月3日早上逝世,,學校黨委5月5日就作出了向他學習的決定?!毙|h委書記楊曉慧說,。
學習從東北師大開始延伸。中共吉林省委作出《關于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向鄭德榮同志學習的決定》,;吉林省教育廳下發(fā)《關于在全省教育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師生中廣泛開展向鄭德榮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發(fā)出《關于在全省黨史系統(tǒng)開展向鄭德榮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教育部追授他“全國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
著名中共黨史專家,、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中國黨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東北師范大學榮譽教授、原副校長……在這樣的榮光下,,讓我們走近這位“紅色理論家”,。
為黨史立說
一封通知函靜靜地躺在鄭德榮事跡展覽館里:“你單位組織報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主要成果和寶貴經(jīng)驗’論文入選研討會,,請通知論文作者參會,?!?/p>
這是5月4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的邀請??墒?,論文的主人卻在前一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個92歲的長者,,以如此隆重的方式向人生謝幕,,和他的起點一起,形成了“黨史人生”的完美閉環(huán),。
1926年,,鄭德榮出生于吉林省延吉縣龍井村。1952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院歷史系的他留校在中國革命史教研室任助教,?!?948年我作為一名大學生毅然投奔解放區(qū),從此開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教育,。不管風吹雨打,、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我對黨的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堅定不移,。”兩年前他在自己從教65年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講話言猶在耳,。
沿著他《中國共產(chǎn)黨是怎樣誕生的》第一本專著的學術足跡,,就能找到他高舉旗幟跟黨走的立意,看到他將黨和國家的需要作為學術選擇的印記,。20世紀80年代,,他牽頭成立了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從那時開始,,每逢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重大紀念活動及黨的重大事件,,他都要著文參會,正面發(fā)聲,。
東北師大黨委副書記王延介紹說,,鄭德榮多次被中宣部、中共黨史研究室約請為專家評審組專家,,應邀到多個省市,、多所大學、多個系統(tǒng)講理論,、講黨史,,充分踐行了黨史專業(yè)“資政育人”的社會使命。
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鄭德榮飽受結腸癌的折磨,??伤麖奈捶艞壢魏我淮蝹鲹P紅色理論的機會。黨的十九大閉幕第二天一早,,他就給王延打了個電話:“建議學校盡快安排宣講,,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講清楚,。我也要去講?!?/p>
今年4月,,已經(jīng)癌癥擴散的鄭德榮再次住院。他的右肺和三分之一的左肺已經(jīng)停止了工作,。即便這樣,,他依舊沒有停止思考。5月1日,,他的博士生胡范坤來醫(yī)院看他時帶來的還是他的文章,。胡范坤給他讀了兩個小時。他拔掉氧氣管,,用盡全身力氣說出了幾個字:“要分段,,要有條理?!边@是他最后一條工作意見,。而他生前最后一句完整的話,竟是在一個深夜,,醒來的時候對守護他的女兒說:“轉達給我的學生們,,要不忘初心,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p>
為學術立命
“美國國會圖書館里居然收藏了先生29本著作。你知道當我在那里看到先生的書時有多震撼嗎,?”在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程舒?zhèn)パ劾?,先生高山仰止?/p>
作為中共黨史學科的一面旗幟,鄭德榮先后主持過國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0項,,撰寫或主編學術著作和教材50余部,發(fā)表了學術論文260余篇,?!跋壬f過,離開嚴謹求實,,不稱其為科學,;沒有探索創(chuàng)新,,不稱其為研究。他視學術為學者生命,,視學問為終身事業(y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睎|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介紹說,。
他的很多著作填補了學術空白。1983年的《毛澤東思想史稿》是國內研究毛澤東思想最早的一部專著,,開創(chuàng)了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10年后,三卷本135萬字的《毛澤東思想論綱》是國內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毛澤東思想體系的巨著,。1997年獲立國家“八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的《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書,,首次提出了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真諦在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獨到見解,。
他的多部教材被全國高校通用?!吨袊伯a(chǎn)黨歷史講義》是改革開放后我國最早推出的中共黨史教材,,和他的《毛澤東思想概論》一樣,,都是多次再版,發(fā)行量突破百萬,。
他的多篇學術論文匡正了傳統(tǒng)學術觀點,,甚至開拓了新領域、提出了新見解,。
為學生立標
60歲,,對鄭德榮來說,是一個新的人生開始,。這一年,,他從副校長崗位退下來;這一年,,東北師大中共黨史博士點建立,,這是全國高校首批設立的中共黨史三個博士點之一;這一年,,他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評定為博士生導師,。從那時起,他一共培養(yǎng)了49個博士生,,又足足工作了32年,。
鄭德榮所有的博士生都記得,第一堂課,先生從不講專業(yè)知識,,而是告訴學生,,作為黨史學者,應該樹立“理想,、勤奮,、毅力、進取”的治學精神,,堅持“嚴謹,、求實、探索,、創(chuàng)新”的治學方法,。他要學生們時刻記住,黨史學者的理想,,是以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為標準的,一切的研究成果都要為歷史負責,、為黨和人民服務,。
2012級的張小寶之前是性別社會學專業(yè)的?!坝梦鞣嚼碚搧硌芯恐袊鴭D女的歷史,,我總會遇到許多困惑。老師以他開放的思想,、包容的胸懷接納了我,。”如今,,張小寶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推進研究》,,“他總能從固有的知識框架里找出理論根據(jù)為現(xiàn)實服務?!?/p>
“先生在自己90歲生日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再過5年,當他95歲時就是我們黨百年誕辰,,到那時他會和我們一起慶祝,。”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胡海波回憶這句話的時候仍然十分激動,,“先生的學問,、先生的勤勉以及先生的成就與高壽皆源于如此的情懷與精神。他把自己的生命與一個更為偉大的存在融為一體,,以致永存,。”
學養(yǎng)深厚,、修養(yǎng)深邃,、信仰深沉,,這就是永遠的先生鄭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