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生命的接力”,。
4年前,,原本患有腎衰竭的李佑佳在北京接受了一名器官捐獻者的腎臟,,生命得以延續(xù),。她希望,,自己去世后,,也能為其他人帶去新生,。
就在李佑佳離世的當天,,她的家人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表示愿意捐獻所有能救治他人的器官,。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tǒng),她的肝臟匹配給安徽一名重癥肝病患者,,眼角膜將移植給兩名安徽患者,,胰腺則匹配給上海的一名重癥糖尿病患者。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在施與受的更迭中,生命不息,,大愛相傳,。
如今,中國已成功實現移植器官來源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于公民自愿捐獻,。
一組數據具有說服力:2017年,完成器官捐獻5146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1.6萬例,。其中,86%來源于公民逝世后捐獻,,14%來源于親屬間活體捐獻,。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達到3.72,創(chuàng)歷史新高,。
當生命不可挽救時,,自愿,、無償捐獻器官,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xù),,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當前,為了讓人體器官資源得到公平,、透明,、高效的分配,中國正通過日臻完善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tǒng),,筑牢社會公眾的信任基石,。
——明確器官分配遵循區(qū)域有限原則、病情危重優(yōu)先原則,、組織配型優(yōu)先原則,、兒童匹配優(yōu)先原則、血型相同優(yōu)先原則,、器官捐獻者直系親屬優(yōu)先原則,、稀有機會優(yōu)先原則、等待順序優(yōu)先原則等國際醫(yī)學共識,。
——規(guī)定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器官分配系統(tǒng)外擅自分配捐獻器官。
——確保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tǒng)在幾秒鐘內自動運算出最匹配的患者名單,,縮短器官捐獻到器官移植中所耗費的分配時間,,大幅提升分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