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許繼慎:功勛卓著的紅軍將領(lǐng)
許繼慎像
新華社發(fā)
新華社合肥8月5日電(記者鮑曉菁)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青山鄉(xiāng)土門店,坐落著“許繼慎將軍陵園”,。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墓園被青松翠柏環(huán)繞,,烈日濃蔭中更顯清幽。地面鋪設著凝重潔凈的大理石,,著名雕刻大師劉開渠雕刻的許繼慎半身漢白玉雕像和徐向前同志親自題寫的墓碑,,都在表達對這位英年早逝的紅軍杰出將領(lǐng)的無限惋惜和崇敬。
“鼓輪破巨浪,風送夕陽歸,。明晨云霧散,,昂首看朝暉。國事艱難日,,英雄奮起時,。光陰如逝水,覺醒不宜遲,?!边@是青年時代許繼慎寫的一首詩,飽含著其憂國憂民,、奮起報國的遠大志向,。
許繼慎,1901年生,,安徽六安人,。1921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任安徽省學生聯(lián)合會常委兼聯(lián)絡部部長,,參與領(lǐng)導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同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該校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骨干,。畢業(yè)后任排長、連長,、學生隊隊長,、團代理黨代表,參加了第一,、第二次東征。1926年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參加北伐戰(zhàn)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zhàn)役,。8月底,,在賀勝橋戰(zhàn)役中身負重傷仍依然堅持指揮戰(zhàn)斗。之后他升任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謀長,。
1927年春,,許繼慎任第二十四師七十二團長。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叛變革命后,,曾以獨立師師長的職位作誘餌,,妄圖策動許繼慎叛黨,被他斷然拒絕。大革命失敗后,,他在安徽,、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30年春,,許繼慎被黨中央派往鄂豫皖蘇區(qū),,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軍軍長。臨行前,,他向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表示:此去必為革命為人民同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決一死戰(zhàn),,堅決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4月許繼慎到達鄂豫皖根據(jù)地后,,同特委書記郭述申一起迅速開展工作,,成立了鄂豫皖邊區(qū)委員會和紅一軍前敵委員會。6月中旬,,許繼慎抓住有利戰(zhàn)機,,指揮部隊大舉出擊,馳騁在淮河上游,、皖西,、京漢鐵路南段等地,取得一個又一個大捷,。1931年1月,,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在商南會合,合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許繼慎先后任第十一師,、第十二師師長。率部取得孝感雙橋鎮(zhèn)大捷,,獲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qū)的第一次“圍剿”,展現(xiàn)了杰出的軍事才能,。隨后,,他兼任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皖西分會主席。他堅決反對張國燾提出的遠離蘇區(qū),、冒險進攻的錯誤軍事行動方針,。在遭非法逮捕后,始終堅持原則,,對黨赤膽忠心,。1931年11月在“肅反”中被誣陷殺害于河南光山新集,年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