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副中心繪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畫卷
暑氣逼人,可站在通州友誼大橋上眺望,,水清樹綠,,令人不禁心曠神怡,。作為北京重要“一翼”的城市副中心,經(jīng)過兩年的綠化建設,新增林地3萬畝,一幅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區(qū)別于以往規(guī)劃通過交通干道劃分組團,,城市副中心是用“藍綠”把居民工作和生活的“組團”交織起來——藍為河,,綠為林,建造水木通州,、宜居城市,。千年京杭大運河就這樣穿城而過,在通州流域長達約40公里,。如今,,如玉帶環(huán)繞的運河兩岸,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映成趣,。運河文化滋養(yǎng)了城市副中心的每一步發(fā)展,,悠悠運河流淌著綿延的歷史,也書寫著今朝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壯闊美景,。
講述
“我在通州拍到了100多種鳥”
如今,走在通州的大河小溪邊,,從前的黑臭水體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綠、賞心悅目,。大運河水鳥成群,,北運河,、運潮減河、通惠河,、蕭太后河的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成為水綠相融的生態(tài)廊道,聚集了大量野鴨,、白鷺,、天鵝等鳥類。
張春喜退休后,,成了一位拍鳥達人:“退休后,,我就玩起了拍鳥,最開始都往城里跑,,這些年通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了,,咱們通州河邊就有好多原來見不到的鳥。現(xiàn)在啊,,我在通州本地拍到的鳥的種類已經(jīng)有100多種,。”
張春喜最大的感受是,,通州的河變了,。從泛白泡、冒臭味,,到河水清澈,,現(xiàn)在,水里的螺螄,、小魚都清晰可見,。鳥兒越來越多,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月島,、大柳樹,,蕭太后河、小中河都成了他拍鳥的首選之地,。天鵝,、豆雁、白秋沙鴨,、紅嘴藍鵲……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飛進了他的鏡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