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平均海拔4200米,,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冷季長達七八個月,,這就是青海玉樹,。
玉樹,,名中帶樹,當?shù)厝藚s感嘆:在這里種活一棵樹,,比養(yǎng)一個娃娃還難,。
在高原上,關于綠色的信仰,,從不缺少,。
從國道214上的百里綠色長廊,,到玉樹的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為了高原上那抹綠色,,他們從未放棄,。
玉樹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王小英/攝)
玉樹州德卓灘,這里曾作為災后重建期間,,玉樹州黨政各部門的臨時辦公用地和災民安置地,,見證了新玉樹的重建。
如今,,這片土地成為玉樹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見證了玉樹人在高原鋪綠的壯舉。
玉樹州林業(yè)局局長昂江多杰說:“玉樹的生態(tài)至關重要,,尤其是震后,,我們要用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來回報人們對玉樹的大愛?!?/p>
2015年3月,,玉樹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tài),最大的潛力在生態(tài),,最大的責任也在生態(tài)”的號召,,樹立“綠色感恩,生態(tài)報國”的發(fā)展理念,,將德卓灘產業(yè)園調整為林木繁育基地,,加快推進玉樹的林木良種繁育產業(yè)化進程。
不過海拔高,、溫差大,、含氧量低,把荒灘變成育苗基地,,難度可想而知,。
玉樹州林業(yè)局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員周措回憶,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換土,、施肥、種植,、灌溉……第一次干農活,,第一次吃大鍋飯,晚上回去倒頭就睡,,就這樣整整干了45天,。
植樹(玉樹州林業(yè)局供圖)
如今回想起來,周措說,當時種樹的時候,,內心還有點懷疑,,總擔心這樹活不了。
周措的疑慮來自兩個地方,,一是林木基地所在地到處是水泥和砂石,,土壤很少,樹種下去怎么活,;另一方面是沒有種樹的經驗,,這里也沒有大規(guī)模植樹的先例。
不足20公分的云杉種下去,,從遠處看,,幾乎看不見,但周措小瞧了它們的生命力,。
“幾乎每周都去看,,過一段時間一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變化很大”,周措說,,從2016年開始,,每年植樹的季節(jié),玉樹州林業(yè)系統(tǒng)都會來一個“總動員”:大干45天到60天,,到林木基地種樹。
如今,,該育苗實驗基地集中連片面積已達1200畝,,是青南地區(qū)海拔最高、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育苗實驗基地,。
“當初種的云杉不足20公分,,如今都快1米高了”,周措過去從未干過農活,,因為種樹,,手上起了繭,到現(xiàn)在還沒完全消除,,但這抹綠帶來的改變正在悄然發(fā)生,。周措說,如今風小了,,蟲子也多了,,她希望以后能跟自己的孩子說,那片樹林,,媽媽也曾出過力,。
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建成以后,最先引進了川西云杉等外地樹種,試驗并培育適宜玉樹生長的樹種,,豐富玉樹的物種資源,,為玉樹州高原造林綠化提供優(yōu)質的適宜樹種,另一方面培育藏柳等本地樹種,。
基地一邊是本地樹種藏柳,,一邊是引進的樹種云杉,。
“藏柳樹齡長,病蟲害少,,現(xiàn)在植樹以藏柳為主”,,昂江多杰說,如今在基地培育了40萬株藏柳,,分床扦插后可形成300萬株的規(guī)模,。
昂江多杰介紹基地藏柳的培育情況。(王小英/攝)
事實上,,自2016年3月育苗以來,,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為玉樹城鎮(zhèn)造林綠化提供了優(yōu)質的適宜樹種,降低了苗木成本,,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如今,玉樹植綠面積超過9.6萬畝,,光2018年就植綠5.6萬畝,,超過以往兩年的總和。
從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的建成到打造214國道百里綠色長廊,,從南北山造林綠化到城市高標準景觀提升,,從身邊增綠到遠山造林,從三江源紀念碑周邊景觀提升到玉樹林木引種園的建成,,從荒漠化治理到退耕還林,、退牧還濕,從三江源一期,、二期項目的實施到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背后映襯的是玉樹人為保護三江之源、保護中華水塔,,不斷筑牢國家生態(tài)安全屏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