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驚濤駭浪 生死關(guān)頭,!這群被習總書記點贊的時代楷模是這樣做的……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習近平”
8月20日,今年第18號臺風“溫比亞”過境大連市時,,停靠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受巨浪襲擊,,出現(xiàn)重大險情,。
七六〇所副所長黃群等17名同志緊急前往碼頭抗險,抗險過程中,,多人被卷入海中,,黃群同志、七六〇所某試驗平臺負責人宋月才同志,、七六〇所某試驗平臺機電負責人姜開斌同志不幸罹難,、壯烈犧牲,用寶貴的生命保護了試驗平臺及其保障人員的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褒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ǎn)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yōu)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chǎn)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們是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時代楷模,。
面對滔天巨浪、驚濤吞岸
你會害怕嗎,?
怕,,當然。
但有一群人
心似無畏,、一腔孤勇
頂風破浪而行,!
重回8月20日
第18號強熱帶風暴臺風“溫比亞”強臺風正面襲擊大連市強度前所未有。
此時,,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正停靠在大連市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的碼頭上,。
它是七六〇研究所用于科研試驗的專用海上試驗裝備,,對于提升我國船舶多項核心關(guān)鍵技術(shù)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如有毀壞,,損失不可估量,。
七六〇研究所接到氣象預(yù)警,立即開始部署防臺應(yīng)對措施,。
上午8:00
在試驗平臺上值守的劉子輝,,聽見平臺傳出異響。
上午10:00
風力突然加大,,巨浪一排接著一排打下來,。在研究所三樓值班的人員,看到三層樓高的大浪直接從房頂拍過去,,打在后面的山上,。
風浪一茬接著一茬,人根本出不了門,??墒抢|樁正在斷裂。纜繩一旦脫落,,試驗平臺隨時可能傾覆沉沒,。
這是國家和七六〇所7年的心血。這是試驗團隊最疼愛的“孩子”,。平臺上還有四名工作人員,。不能再等了!
副所長黃群,、試驗平臺負責人宋月才,、機電負責人姜開斌等12名人員,果斷穿上雨衣,、救生衣,,帶著備用纜繩,從值班室沖向試驗平臺,。
從監(jiān)控視頻上,,我們看到當時的危急狀態(tài)。力道驚人的巨浪一個接一個拍在他們身上,。風浪夾雜著海水,,澆得人睜不開眼睛。
黃群等人摸索著,,艱難地用纜繩加固平臺,。又是一排大浪拍來。黃群和姜開斌被卷入了海里,。接踵而至的大浪又先后將參與救援的孫遜等4人拖了下去。
隨即有同事毫不猶豫直接跳入海中救人,。
可是一個又一個大浪打來,,抓住的纜繩又脫手,冒出的頭又被海水淹沒,。
反反復(fù)復(fù),。
下午15:50
在七六〇研究所和多方力量的救援下,落海的多名同志先后被救,。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安然無恙,。
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三人卻壯烈犧牲,。
風浪里走的3657步
是黃群人生里最后的腳步
在第七六〇所研究人員的手機上,保存著一張截圖:
這是8月20日抗災(zāi)搶險當天,,黃群的微信運動步數(shù):3657步。
他是七六〇所的副所長,,也是當天沖在前面的人,。
這3657步,是他從辦公室沖向碼頭,,頂著風浪一步一步往前挪的距離,,
也是他最后的人生軌跡。
他的同事章婷記得,,黃群平時是個很愛走路的人,。
每天晚上她看微信運動排行的時候,,都能看到他走路10000多步,。
8月21日,當章婷再次打開微信運動時,,黃群的3657步變成了0步,。
在整理黃群的遺物時,劉永東發(fā)現(xiàn)了兩個本子,。一個是黃群的工作筆記本,,扉頁上貼著他來七六〇所時的入職演講。
那是他自己寫的稿子,,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批注,。
本子里打頭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
只有奮斗的一生才能稱之為幸福的一生。
另一個本子是前不久所里發(fā)的,。劉永東原以為那是個空本子,。但他打開后,發(fā)現(xiàn)黃群在扉頁處用鋼筆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入黨誓詞,。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落款是2018年8月15日,。5天之后,,黃群以生命踐行了一個黨員的誓言。
“你們先撤吧”
“老船長”留下的最后一句指令
61歲的宋月才是試驗平臺的負責人,。他是個老兵,,在海軍部隊服役了26年,。
若有戰(zhàn),召必回,。
2011年,這位退休的老兵接到了國家的召喚,。他每天5點多起床工作,,夜晚燈常常亮到11點。
他用“二指禪”敲出了七本試驗平臺培訓教材,,完善了操縱條令,。
宋月才60多歲了,卻經(jīng)常替年輕同事值夜班,。他的微信名字叫做“老船長”,。
宋月才親切地稱呼試驗平臺為“小黑”,,并把試驗平臺當成自己孩子一樣,。
20日凌晨三點,他還穿著雨衣在試驗平臺查看,。“你先去睡吧,。”他對同事這樣說,。
“你們先撤吧,。”
這是宋月才留給同事最后的語言,。他要留在波浪滔天的碼頭上,,因為他還沒有確認平臺安全。
他曾經(jīng)說:“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平臺保住,。”
現(xiàn)在,,他永遠在這里守著“小黑”了,。
老兵歸來
他的一生繞大海畫了一個圓
這是兩件海軍服,,被珍藏了三十多年,。潔白如新。
它的主人叫姜開斌,,曾經(jīng)是第七六〇所試驗平臺的機電負責人。29年前,,因為家庭原因,,姜開斌依依不舍退伍離開海軍,。
脫下的軍裝成為他和那片深藍最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
他時常拿出來曬一曬,,看一看,。他常說,穿軍裝的時候,,是他最帥的時候,。
2017年底,在離開部隊20多年后,,國家再一次發(fā)出召喚,。
花甲之齡的姜開斌,毅然告別家人,,跨越2000多公里,,回到他眷戀一輩子的大海邊。
直到2018年8月20日,。
奮力搶救試驗平臺的姜開斌,,被浪卷進了大海里。浪頭起起伏伏,,老姜再也沒能上來,。
他曾對女兒說,好希望她能夠穿上軍裝,。他給外孫買了?;晟馈?/p>
可最終,,他自己重新歸來,。還是少年時的一腔熱血報國志,心向深藍不回頭,。
也許很多人不解
難道生命還沒有一個試驗平臺重要,?
是的
對他們來說
國家使命重于一切
事業(yè)比生命還有份量
黃群曾在筆記本上寫下“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入黨誓言,,也是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17位抗災(zāi)搶險英雄堅守的信仰,。
17個鐵骨錚錚的名字
風浪來時
他們破浪而行,,無一退縮
以血肉鑄就堅實護盾
他們大寫的人生,,絕不止和滔天巨浪搏擊的那300多米、幾個小時,,更化在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鉆研和奉獻中。
中共中央宣傳部9月14日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zāi)搶險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strong>稱號。
在《時代楷模發(fā)布廳》節(jié)目現(xiàn)場,,英雄團隊用特殊的方式接受這份榮譽,,生與死已經(jīng)不能將他們分離。
和平年代,,英雄是什么,?
是舍身為大義的勇敢,
是報黨以忠貞的赤誠,,
是默默奉獻的無私,,
是直面風浪的無畏。
當云銷云霽,、海面初平時,,
不要忘了
這些在風暴中凜然前行的身影。
為英雄送行,,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