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山島碼頭迎面可見的是一堵墻,叫勵志墻,,由上百塊刻滿文字的石頭砌成,。“服役盡好義務(wù),,退伍永不變色” ,、 “人脫一層皮,島披一層鋼”,,一代代守島官兵把他們的心聲刻在海島的石頭上,,形成大竹山島上一面特別的文化墻,。 中國網(wǎng)記者 董寧 攝影
每一位登上海島的戰(zhàn)士,都會在營區(qū)的海灘邊栽下一顆松樹,,意寓和樹苗一起在海島扎根成長,。據(jù)該營的教導(dǎo)員介紹,大竹山島的海灘全是碎石,,再加上風(fēng)浪太大,,沒有淡水,樹苗的成活率極低,,島上的官兵就從山頂上和陸地上,,一袋一袋的搬土過來,在海灘上生生造出了一片田,,種出了一片林,。 中國網(wǎng)記者 董寧 攝影
由于大竹山島上沒有淡水,生活用水全靠補給,,1954年,,第一代守島官兵自力更生,,打出了島上的第一口井,其實是一個蓄水池,,靠收集存儲過濾的雨水飲用,,雖然這“井水”咸澀難入口,當時的官兵還是欣喜若狂,,甘之如飴,。自此,守島官兵邁出了建設(shè)海島的第一步,。 中國網(wǎng)記者 董寧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