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行動也帶動了社員們,大家都脫掉棉襖干了起來。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村支書期間,,帶領(lǐng)社員打壩淤地造良田。這些壩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來源:華商網(wǎng)
最有眼光的“專業(yè)戶”
建起陜西第一池沼氣
做了大隊支部書記以后的習近平,,一直想找一個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切入點。有一天他翻到《人民日報》,,當時頭版有一條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實行了沼氣化,。看到這個消息,,習近平很興奮,,覺得沼氣是個好東西。想到村里人冬天缺煤少柴的問題,,拉煤又辛苦,,他下定決心要搞沼氣。
幾天后,,他請了假自費跑去四川綿陽考察沼氣池建造,。那時延安沒通火車,習近平坐了兩天汽車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車輾轉(zhuǎn)到四川,。
回村后,他給鄉(xiāng)親們講沼氣的好處,,然而鄉(xiāng)親們不懂這個東西,,聽得云山霧繞。他決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氣池,,讓事實來說服村民,。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專訪時回憶說:“第一口池子是頗費功夫,,一直看到沼氣池兩邊的水位在漲,但是就不見氣出,。很奇怪怎么回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個導(dǎo)氣管堵塞了,,最后一捅開,,濺得我滿臉是糞,但那個氣就呼呼往上冒,,我們馬上就接起管子來,,我們的沼氣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來。”梁家河的這口沼氣池,,成了陜西省有史以來的第一口沼氣池,。
后來,在習近平的督導(dǎo)下,,梁家河村從全省“第一池”變成了全省“沼氣第一村”,,全村住戶百分之七十以上都用上了沼氣。當村民們用上沼氣燒飯照明時,,都夸這個后生“有知識,、點子多”。到1975年,,習近平領(lǐng)著村民建起了幾十口沼氣池,,基本上解決了村民燒飯、照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