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士在雷達陣地站崗
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 李文學) 在祖國最北端黑龍江漠河市,,有一雙“眼睛”時刻警惕著,。
坐落于大興安嶺深處的空軍漠河雷達站,是我國北方空中預警的第一道防線,?!梆B(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24小時不間斷運轉(zhuǎn)的雷達,,時刻注視著北疆的廣袤天空,守護著人們的“歲月靜好”,。
這里冬季長達8個月,,全年無霜期不到3個月,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57.3攝氏度,。極寒的自然條件,給戰(zhàn)備訓練任務帶來巨大考驗,。
在對雷達進行維護時,,官兵需要在室外工作幾個小時,一些部件的檢查需要赤手作業(y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傳到手上,,扎到心里,一個維護下來,官兵們的防寒面罩上滿是冰霜,。
“不管什么時候,,雷達一旦發(fā)生故障,技師必須第一時間到位,。拖延時間的話,,就會影響戰(zhàn)備,影響這一帶空域安全,。”2014年一個冬夜,,凌晨2點多,,室外零下40多度,雷達熒光屏突然閃成一片雪花,,天線轉(zhuǎn)動停止了,。來自湖南的戰(zhàn)士李佐鵬得知后,穿上衣服就往陣地上跑,,全然不顧寒風打透軍裝,,僅戴著一層薄薄的線手套,一遍一遍地接觸檢查冰冷的裝備,,整整工作了一個多小時,,手指嚴重凍傷,醫(yī)治后又迅速投入工作,。
入伍20多年來,,李佐鵬類似的經(jīng)歷已數(shù)不清有多少,只有常年不愈的凍瘡訴說著老兵的艱辛,。
在如此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下,,雷達站官兵苦練精訓,還多次在上級舉行的比武競賽中奪得第一,。
2015年9月,,一場對抗演習,5支雷達分隊同臺競技,。戰(zhàn)士李勇拿出看家本領,,硬是在雪花般錯亂的地物干擾波中,牢牢鎖定對手超低空突防的雷達回波,。成績判讀時,,評委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李勇捕捉到的軌跡和戰(zhàn)斗機實際飛行軌跡幾乎完全重合。
“祖國把北天門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守衛(wèi)好,,不能有半點差錯?!边@是雷達站“兵教頭”郭平常說的一句話,。為此,,他刻苦鉆研手中武器裝備,不斷總結改進基礎訓練方式和優(yōu)化戰(zhàn)斗操作方法,,是站里絕對的“權威”,,獨擋一面,先后出色處置異常情況10余次,。
因受全軍表彰,,按站里傳統(tǒng),郭平在“英雄林”里認養(yǎng)了一棵松樹,?!叭胛闀r,我也是在這片‘英雄林’中,,許下了自己的心愿,。今天,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感到特別高興,。”
樟子松樹干上,,那枚刻有“郭平”名字的紅色小木牌,,和眾多的小木牌一起,披著陽光的金輝,,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漠河雷達站官兵的“最高榮譽”,。
“最北最寒最堅定,練嚴練實練金睛”,。不管郭平取得多么高的榮譽,,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都還一直在前行。
2016年6月的一天,,漠河上空烏云壓頂,,雷聲滾滾,一場暴雨馬上就來,。突然,,在雷達顯示屏上出現(xiàn)一個亮點:一個不明目標正高速朝我邊境線飛來。連隊立即轉(zhuǎn)進一等——在雷雨欲來之際堅持雷達開機,、堅持監(jiān)視空情,。
經(jīng)查證得知,這是一架民航客機因繞飛雷電云層,,私自改變航線,。盡管是虛驚一場,但雷達站提供的準確情報,為上級正確處理贏得了先機,。
正是源于無數(shù)次正確處置異常情況,,源于日常空防每批情況的認真對待,,源于24小時的高度警惕,,雷達站實現(xiàn)連續(xù)43年空情合格率100%,先后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45次被軍以上單位表彰,。
巍巍興安嶺上,,一代代官兵編織著永不銹蝕的天網(wǎng);陣陣松濤聲中,,一雙雙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屏幕。致敬,,北極雷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