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儀式
央廣網(wǎng)黑龍江9月25日消息(記者李攀奇)空軍漠河雷達站駐守在黑龍江省漠河市大興安嶺深處,是北部空防預警的最前沿哨所,。建站60多年來,,一茬茬官兵扎根北疆,克服林海雪原極寒氣候條件,,在一次次生死考驗中,,磨礪本領,保障空情,。
郭平的入林儀式
在空軍漠河雷達站黨員“英雄林”,,四級軍士長郭平的入林儀式正在舉行。作為雷達操縱班班長,,郭平被官兵稱為“兵教頭”,,入伍15年來,他不斷鉆研手中的武器裝備,,優(yōu)化戰(zhàn)斗操作方法,,帶領技術攻關小組破解戰(zhàn)訓難題,研究“四步訓練法”并在連隊推廣,,個人訓練水平和連隊實戰(zhàn)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指導員程龍介紹,在他們這里有個傳統(tǒng):凡是獲得師級以上單位表彰的官兵都可以在“英雄林”中認領一顆松樹,,掛上自己的姓名牌,,以此證明自己的成績和榮譽,每個人都把能在“英雄林”里認領一顆松樹作為自己軍旅生涯的最高榮譽,。
然而想要這份榮譽,,卻不是那么容易。林海雪原的惡劣氣候,,給平時的戰(zhàn)備訓練任務帶來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例如,對于一些位置特殊的部件,,官兵們通常需要在零下四十度的室外赤手工作,。
耐寒訓練
去年冬天,一級軍士長雷達技師李佐鵬徒手在冰雪天連續(xù)作業(yè),、排除險情的故事,,讓年輕的雷達技師張寒記憶尤深。據(jù)他講述,,當晚上室外氣溫有零下四十七度,,他和李班長接到這個情況后立馬起床,李班長套了件大衣就往外面跑,,到位以后檢查出是雷達天線出了問題,,只能徒手操作,李班長維修了兩個多小時才把故障排除,,第二天起來發(fā)現(xiàn)手上已經(jīng)生了凍瘡,。
類似的經(jīng)歷在這個集體中并不罕見,那些常年不愈的凍瘡述說著老兵們的艱辛,。漠河雷達站冬季長達8個月,,全年無霜期不到三個月,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最低能到零下57攝氏度,。極寒天氣下,也給雷達天線的正常運轉(zhuǎn)帶來困難,。為了確保戰(zhàn)備萬無一失,,官兵在值班的路上、天線車下放置裝滿機油的觀測瓶,,通過機油凍結(jié)程度推斷天線運行狀態(tài),。即便這樣,有時溫度過低,,還要靠官兵推動天線轉(zhuǎn)動才能保障空情,。
組織值班等級轉(zhuǎn)進
戰(zhàn)勝嚴寒風雪是成為“北極雷達兵”的第一重考驗,但更大的挑戰(zhàn)則是來自于雷達24小時的輻射,。四級軍士長,、雷達操縱員秦艷軍駐守在這里已經(jīng)16年了,他告訴記者,,近幾年,,新的營房所有玻璃窗嵌入了金屬網(wǎng),墻體也采用防輻射水泥,,以減少輻射對官兵身體的影響,。
作為全空軍最北的雷達站,,“北極雷達兵”始終把領空安危、戰(zhàn)備訓練放在第一位,,連年向上級指揮所輸送優(yōu)質(zhì)情報,。進駐漠河45年來,連續(xù)28年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連續(xù)43年情報合格率100%,,45次受到軍以上單位表彰。一代代北疆雷達兵以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在祖國北大門編織了一張永不銹蝕的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