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地圖最北端的“金雞之冠”,,漠河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7.3℃,,而駐守在這極北之地的空軍漠河雷達站,卻在1987年肆虐大興安嶺的“5?6大火”中一邊勇斗火魔,,一邊保障空情,,創(chuàng)下了“天線在烈火中旋轉(zhuǎn)”的壯舉。如今,,脫胎于烈火中的“七棵松”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官兵,,譜寫了一曲曲冰與火的壯歌。
“最北最寒最堅定,,最偏最遠最放心”
走進白樺林環(huán)抱的空軍漠河雷達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墻體上“北極第一站”五個金色大字。作為祖國北方空防的第一道屏障,,這里也被稱作祖國的“北天門”,。
作為空軍緯度最高的部隊,,官兵們面臨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超乎想象,這里年平均氣溫不足-5℃,,每年無霜期僅有兩個多月,,遇到大雪封山,幾乎與外隔絕,。極寒天氣也給雷達設(shè)備的正常運轉(zhuǎn)帶來困難,,極端情況下,甚至需要靠官兵推動天線轉(zhuǎn)動才能保障空情,。
寒冷,,是“神州北極”給每名邊防將士的試煉。
官兵冒雪執(zhí)勤漠河雷達站供圖
在漠河雷達站,,“雷達守護神”的故事深入人心,他就是入伍長達25年的一級軍士長李佐鵬,。據(jù)他回憶,,寒冬臘月的一個深夜,雷達天線出現(xiàn)故障,,他顧不得多想,,披上件外套就跑去搶修,由于只能徒手操作,,第二天他的手上就生了凍瘡,。
“最北最寒最堅定,最偏最遠最放心,!”像李佐鵬這樣的故事,,在漠河雷達站比比皆是。常年不愈的凍瘡,,見證著邊防戰(zhàn)士們的錚錚誓言,。
“養(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