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破除“過度留痕”的形式主義
辛識平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xué)習(xí)時一針見血地指出,,現(xiàn)在,,“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
這番話,很有現(xiàn)實針對性,。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搞“過度留痕”、奉行“痕跡主義”的問題愈演愈烈,。有的工作還沒開展多少,,記錄本上已有大段鋪陳;有的干部下鄉(xiāng),,和群眾沒聊上幾句,,就忙著拍照合影;有的忙于準備各種匯報材料,,一年光打印費就高達數(shù)萬元,;有的弄出各種手機APP,要求基層工作人員重復(fù)“打卡”……
“留痕”過多過濫,,既占用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又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fēng),,讓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壓力山大、苦不堪言,,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工作“留痕”,本意在于加強管理,、激發(fā)動力,,以明確責任、推動落實,。然而,,如果片面強調(diào)“留痕”、事事處處都要“留痕”,,就會背離初衷,、走向反面。
“留痕”只是手段,,從來都不是目的,。之所以出現(xiàn)本末倒置,既有精神懈怠、作風(fēng)不實等主觀因素,,也有被不切實際的督查檢查“逼”出來的情況,。“編造臺賬應(yīng)對檢查,,擺塊牌子做個樣子”,,以形式主義應(yīng)付形式主義。
一些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fù),讓基層疲于應(yīng)付,,只得加班加點“造痕跡”“湊業(yè)績”,;有的考核停留在“紙上論英雄”,“干得好不如寫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盛行,,助長了做虛功,、玩花活的壞風(fēng)氣。
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wù)中解脫出來,,亟須破除“過度留痕”等形式主義做法,,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干事創(chuàng)業(yè)者輕裝上陣,。一方面,,加強源頭治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控制各級開展監(jiān)督檢查,、索要材料報表的總量和頻次,以實績,、實效論英雄,,讓那些敢扛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有舞臺,、有奔頭。另一方面,,引導(dǎo)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實、干實事上來,。最好的“留痕”,,莫過于干出實績、留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