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剛舉辦了‘我的2035’演講會,,同學們都講了對自己未來的設想,有的想成為工程師,,還有的想成為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方面的專家,都希望能從事對社會和國家有所貢獻的職業(yè),?!眮韰⒂^的實驗學校學生李鈺彤說。
學校老師劉曄說,,通過這樣的參觀,,讓同學們感受到中國的發(fā)展和歷史進步。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結束參觀后,,孩子們唱響了《歌唱祖國》,。被這真誠、動聽的歌聲吸引,,其他前來參觀的觀眾們不禁駐足傾聽,,輕聲跟唱。
記憶傳承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12月14日,,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初二年級的學生在國家博物館合唱《歌唱祖國》,。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個冬夜/我們要穿越到/安徽鳳陽的小崗村/只見昏黃的油燈下/映著茅草屋里的/十八個村民……”
為了能夠對年輕教師有更好的思想教育,北京第二十五中學的40位老師特地在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包產到戶“紅手印”的雕塑前,,朗誦校友,、詞作家塘萍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崗村的紅手印》,回顧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偉大巨變,,決心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學校,。
北京第二十五中學黨總支書記張連莖說,自己18歲上大學,,正好是1979年,。“學校的同學們和年輕的老師們都喜歡聽我說過去的事情,,知道了過去,,才知道我們的進步和歷史發(fā)展,有了對比之后,,這種感情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