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的代代傳承之路,總是回響著青春的腳步聲,。
40年前的今天,,《中國青年報》頭版發(fā)表評論《掃除血統(tǒng)論,攜手向前行》,,認為摘掉以地主等血統(tǒng)劃分身份的“成分”帽子,,不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對團結(jié)青年一代攜手向前走,,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40年一晃而過,今天的年輕人或許難以理解這意味著什么——
幾千萬生活在“灰暗”中的青年,,突然平等地和同齡人一起,,站在了高考的起跑線上;億萬普通家庭,與這個國家一起,,點燃起希望和夢想的光芒,。
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就專門提到,2018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多已經(jīng)退休,,大批‘00后’進入高校校園”。從恢復高考的“改革開放一代”,,到今天學習成長中的“強國一代”,,時代從不辜負青春,它只是不斷磨煉我們,,磨煉著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普通青年,。
與40年前相比,今天的年輕人雖然不再為“成分”的差別苦惱,,不再有溫飽和上學的生存焦慮,但依然懷有改變自己命運的需求與渴望,,保持著對美好生活和生命價值的向往和追求,。
40年,一代代青年一次又一次面對“身份”的苦惱,。從舊的“身份”差異問題,,演變成了消除新的“身份”不平等所帶來的考驗與挑戰(zhàn);與此同時,,當代青年還面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維權(quán),、心理,、婚戀等種種問題和困惑。
本報年前刊發(fā)一篇題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引發(fā)了各界熱議,,教育公平問題再一次擺在人們面前。去年年初,,國家確定了11項攻堅行動,,其中有一項就是要促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盡管教育的信息化,、公平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還需要繼續(xù)下更大的力氣,我們依然在路上,。
40年,,我們一次又一次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衣食一旦有了著落,除了謀好職業(yè)爭取更多物質(zhì)條件外,,我們還有沒有為更高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干勁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