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系列策劃,,今日品讀臘八節(jié),。
大抵每個小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老外婆,。
老外婆會做任何美食,,變戲法一般,,讓孩子們又驚又喜,。半夜泡菜壇子咕嚕一響,,那是老外婆的酸菜在發(fā)酵;床底飄來濃濃酒香,,那是老外婆的甜酒熟了……
小寒過后,,北風嘶吼,路人籠袖瑟縮,,那份愁腸,,只有用一碗熱騰騰的美食才能化解。所幸一年將盡,,臘月上線,,各種美食如良藥,治愈寒冷季的人們,。
臘月古為歲終祭祀月,,人們打獵取肉祭祀祖先,,新舊之交祭祀神靈,南朝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說:“十二月初八,,為臘日,。”臘八是臘月的臘祭日,,臘八節(jié)由此而來,。
外婆的臘八盛宴也在這一天閃亮登場。
臘七晚上,,外婆預先浸泡臘八粥的食材,各種豆類,、雜糧,、干果,琳瑯滿目,。臘八一早,,她冒著嚴寒到廚房熬粥,昏黃燈光下,,鍋甑冒出白氣,,小米、紅米,、糯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栗子,、荔枝,、桂圓、核桃,、白果,、杏仁、葡萄干在鍋里歡快地翻滾,,像個驕傲的農業(yè)博覽會,。
外婆手持長勺,探著鍋底慢慢劃動,,防止?jié)庵酂?。一鍋用心的好粥大約要耗上她幾個時辰。
當所有的孩子都洗漱完畢,,外婆的臘八粥也上桌了,。
沈從文曾經描寫人們喝臘八粥的情形:“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可見,面對一碗臘八粥,,天下人稚氣如一,。
喝粥的幸福,于孩童而言,,是味覺的快感??粗卟实闹嘣阱伬锕竟痉序v,,像在挑釁“來吃我呀來吃我呀!”待他們捧起碗,,就真的稀里嘩啦吃個痛快,,末了再用舌頭狠狠掃一圈碗底。
于長輩而言,,喝粥是團圓的喜悅、節(jié)儉的教育,。臘八過后,,春節(jié)在望,沒有什么比合家團圓更讓人高興,,搜羅碗櫥里沒吃完的五谷雜糧,,合成一鍋,也是他們對小輩無聲的節(jié)儉教育,。
粥有多余,,可分送親友。相傳臘八粥是紀念佛祖成道的供品,,以十八種干果象征十八羅漢,,寺院有臘八施粥的習俗,故民間贈臘八粥就有了最美的祝福,。
臘八粥是中國人共同的美食,,若說湖南絕無僅有的,非臘八豆莫屬,。這種三湘風味小食盛行湘楚之地,,食材普通,,初看毫不起眼。
上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一個陶罐,,底部殘留著大豆和碎姜的黑色塊狀物,經鑒定為臘八豆,。人們大為吃驚,,原來湖南的臘八豆竟有2000年以上的制作和食用史,原來它是最被忽視的骨灰級美食,。
過去的湖南女人,,很多有制作臘八豆的絕技,如果連臘八豆都不會做,,證明這女子不事庖廚,,能干指數(shù)不高。
小時候看外婆做臘八豆,,漫長的制作從立冬后開始。她將顆粒飽滿的大豆提前泡軟,,撈出,,入鍋,蒸熟,,攤涼,,入袋,圍裹于床下稻草堆中,,任其發(fā)酵,。
趴在床底天天偷看外婆的臘八豆,慢慢看它長出白毛,,生出菌絲,。幾天后,外婆將豆子取出,,加入煮豆的水,,拌入食鹽、花椒,、生姜末,、辣椒粉、白酒,,密封于陶壇,。
臘八前后,臘八豆大功告成,,用它烹制菜肴,,咸香鮮美,,口舌生津。湖南人圍繞臘八豆做文章,,令外地人咋舌,,臘八豆炒大蒜,臘八豆開湯,,臘八豆炒雞蛋,,臘八豆蒸排骨,臘八豆蒸臘魚,、臘肉,、臘雞……花樣百出。
托外婆的福,,我愛上臘八豆,,并吃過許多手工臘八豆。與腐乳,、臘魚臘肉一樣,,不同的制作者、不同的時辰,,會產生不同的風味,,少有絕對相同者,。傳統(tǒng)手工的奇妙之處,,是具有機械化生產所欠缺的豐富性和變化性,就像你不可能踩住流水,,你也踩不住同樣的手工,。
寒冬臘月,,辛勞一年的人們慢慢歸巢,,農事打烊,余事待春,。是時候回到父母身旁,,是時候兒女繞膝,圍爐烤火共話家常,。
臘八的歡聚剛剛好,。
那些飄蕩在臘八節(jié)上空的味道,喜慶,,吉祥,,圓滿。一豆一粥一肉牲,,皆是漫長農業(yè)社會里人們對祖先與神靈的最高祭禮,,掠過千年時間,,演變成今天飽含人情溫暖的冬日狂歡。
文/陳曉丹視頻來源:湖南都市,,央視財經視頻編輯: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