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半·新春走基層|《胡同的記憶》登陸史家胡同博物館溫情展出濃濃鄉(xiāng)愁
近日,,由北京天壇藝術館策劃的《胡同的記憶——瓷板畫藝術》展,,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溫馨亮相。繪在陶瓷板上的門樓,、房舍,、街景等日常景物,勾起了觀眾兒時美好的回憶,。千龍網(wǎng)記者 鄭濤攝
展出作品之一《秀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北大街東側 千龍網(wǎng)記者 鄭濤攝
值得一提的是,,觀眾在史家胡同博物館內不僅可以看到許多歷史實物展出,還能通過掃描二維碼傾聽昔日胡同里老北京的叫賣聲,。千龍網(wǎng)記者 鄭濤攝
2013年秋天開張的史家胡同博物館,,用多種不同形式展示了史家胡同乃至整個四九城的歷史文化與變遷。除每周一外,,這里無需門票,,無需預約,可隨時前來參觀,。千龍網(wǎng)記者 鄭濤攝
在史家胡同博物館內通過航拍復原一條條的胡同,、院落,讓您記憶中的胡同直觀地映入眼簾,,令人難忘,。千龍網(wǎng)記者 鄭濤攝
千龍網(wǎng)北京訊(記者鄭濤)一條條胡同,一個個院落,,深深地印在北京人的心這,,是北京人關于家的記憶。近日,,由北京天壇藝術館策劃的《胡同的記憶——瓷板畫藝術》展,,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溫馨亮相。繪在陶瓷板上的門樓,、房舍,、街景等日常景物,勾起了觀眾兒時美好的回憶,。
胡同,,大概應該算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態(tài)。北京的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傳奇般的經(jīng)歷,里面的趣聞掌故,,時代的風貌,,并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北京人對胡同有著特殊感情,它不僅是百姓們出入家門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胡同這種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為北京文化的載體。老北京的生活氣息就在這胡同的角落里,,在這四合院的一磚一瓦里,,在居民之間的鄰里之情里。只有身處其中才有最深體會,。
近年來,,北京天壇藝術館潛心于文化藝術傳承與推廣,把中國傳統(tǒng)的瓷板畫技藝和胡同鉛筆畫相結合,,讓胡同藝術在不朽的陶瓷介質上獲得再生與永恒,。此次展出的瓷板畫《北京胡同系列》,選用寬線條鉛筆特有的筆觸來表現(xiàn)歷史的遺存,,從門樓,、房舍、街景等日常景物中你會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的詩意,、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還會體會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感。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東城二環(huán)內,,東起朝內南小街,,西到東四南大街,南北分別與東西羅圈胡同和內務部街相同,。20世紀初期,,史家胡同曾作為赴美留學考試的考場。而后,,濃濃的書卷氣便成為了這里的主旋律,。如今,這里匯集了越來越多關于老北京的前世今生,。2013年秋天開張的史家胡同博物館,,用多種不同形式展示了史家胡同乃至整個四九城的歷史文化與變遷。除每周一外,,這里無需門票,,無需預約,可隨時前來參觀,。
“記憶,,我就出生在這里,那條或長,、或短,、或直、或彎,、或寬,、或窄的胡同伴隨著我的成長,,他們叫我胡同的孩子。但我也羨慕大院兒,,時常探頭窺望,。胡同里離不開大爺大媽,,還有淘氣的孩子,,吃過百家飯的我總有揮之不去的記憶,這里就是我的家”,,這是策展人的心聲,。值得一提的是,在史家胡同博物館內不僅有實物展覽,,還有昔日胡同里老北京的叫賣聲,。收錄了很多或許就要消失的老北京聲音符號。太多與胡同,、與老北京有關的點點滴滴的最真實的聲音,,感動記憶和內心。
如果您曾經(jīng)住過胡同大院,,對胡同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那么,趕緊行動起來吧,,史家胡同博物館有著您記憶中的胡同,。
展覽展期:2019年1月10日—2019年2月20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下午2時至4時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