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書記來過我們家 小巷街坊千家好
央視網(wǎng)消息(焦點訪談):北京的南鑼鼓巷是很多游客必去的游覽地,,這里有保存比較完整的北京歷史風貌,,很多胡同都很有特色,。但游客可能并不知道,,長年住在這里的人們,,生活有時卻并不那么方便,,這里的住房條件,、街巷環(huán)境也都亟待改善,。2014年的正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南鑼鼓巷的雨兒胡同,,和胡同里的老街坊們聊家常、談希望,。5年過去了,,老街坊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了?南鑼鼓巷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夏云阜是北京帽兒胡同29號院的居民,,今年66歲。不到1歲的時候,,母親抱著他從阜新來到北京,,在北京的胡同里長大。
夏云阜說,,看到院里這些電表,,就知道這個院兒里住了多少戶人家。我們這個院兒,,以前是一個兩進的四合院兒,,地震的時候搭了很多防震棚,到后來因為家里頭人口眾多,,孩子也大了住房就成問題,,各家各戶都把自己的廚房擴充到外圍,所以說現(xiàn)在這個院兒,,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四合院了,,成了地道戰(zhàn)的一種形式了,曲里拐彎的,,推個自行車馱東西也是很不方便,。
關世岳是北京雨兒胡同29號院居民,今年73歲了,。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他家,了解大雜院的生活居住情況,。他告訴記者:“這照片5年了,,2014年2月25日來的,當時習主席就坐在這兒?!?/p>
關世岳從1989年插隊回到北京,,就住在這里。他說,,自己家的小廚房兼洗澡的地方大約只有4平米,,旁邊是他們插隊回來以后自己建的小屋,擺上床,、柜子,,再加上冰箱、電腦,,就沒啥地兒了,,湊合了20多年。
習近平沿著彎曲狹窄的通道,,先后走進29號、30號大雜院,,到王云鳳,、關世岳、吳愛霞,、莊寶等4戶居民家里察看,,噓寒問暖。
關世岳說:“總書記說你是插隊的,,他也是插隊的,。后來習主席自己就說了,說我們來的目的,,就是來改善你們的居住環(huán)境,,比現(xiàn)在面積大一點,通風見光,,設施齊全,,就首先得騰退一批人。說你們是怎么打算的,?我說我們歲數(shù)大了,,繼續(xù)留著,習主席說可以理解,,故土難離,。”
2014年,,北京市東城區(qū)啟動南鑼鼓巷地區(qū)保護復興工作,,以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胡同為試點,,在保持原有居住功能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疏解,、修繕,、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