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新華社杭州4月29日電記者王俊祿
浙江椒江海門碼頭向東29海里,大陳島如一顆明珠,閃耀東海,。
大陳供電所工作人員為島上居民更新電路(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60多年前,,一批青年團員響應(yīng)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墾荒精神”,。
風(fēng)不言,,海不語,芳華在似水流年中逝去,。但人們從未忘記,,這座海島從原本的滿目瘡痍,到如今的“東海明珠”,,背后是一代代墾荒者的奮斗足跡,。
臺州星浪海水養(yǎng)殖廠的養(yǎng)殖網(wǎng)(4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孤島新生
“中午吃的筍是從椒江買的,。因為海上起了霧,,輪船延遲,晚到了兩個多小時,?!?2歲的第一代墾荒隊員徐定壽和85歲的老伴周銀翠的午飯有些遲。
迷霧之中,,高聳的墾荒紀(jì)念碑依然清晰可辨,。那些芳華歲月和奮斗歷程,也隨著老人的講述一一再現(xiàn),。
1955年初,,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敗退臺灣,劫運了海島居民1萬多人,,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的荒島,。1956年起,先后5批467名青年響應(yīng)團中央“建設(shè)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
大陳島俯瞰(4月1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