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對開展主題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點出了學習的關鍵詞——初心和使命,。今天筆記君帶大家從歷史的角度,,通過八個故事,回望過去讀懂初心,,展望未來擔當使命,。
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總書記說: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p>
?“學習筆記”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部署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v觀這一系列的舉措,,可以看出,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時刻不忘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出發(fā)。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們黨在全國執(zhí)政第70個年頭,對全黨,、全國都有著特殊的重大意義,。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這也是對共和國70周年最好的禮物,。
◆總書記說:
“這次主題教育的總要求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p>
?“學習筆記”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12字總要求”是指導主題教育開展的總綱領和總遵循,,意義重大而深遠,其中守初心和擔使命是最關鍵的,。守初心,,幫助我們筑牢信仰之基。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chǎn)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擔使命,要求我們恪守為民之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是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讓我們跟著總書記,,通過兩個關鍵詞、八個故事,,一起回望過去讀懂初心,,展望未來擔當使命。
關鍵詞一:初心
◆總書記說:
“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
?“學習筆記”注:
守初心,,這個初心是什么,?在2016年7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提出八個方面要求。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睘榱烁美斫饪倳涍@些論述的豐富內(nèi)涵,請和筆記君一起來回望歷史看幾個故事,。這些故事,,是對共產(chǎn)黨人初心的最好昭示。
①“半床棉被”
圖中老人為徐解秀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1934年11月,,紅軍正進行艱難長征的時候,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位疲憊不堪的女紅軍在軍隊駐扎休整時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的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話:“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p>
“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紅軍臨走時對徐解秀說: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人民,是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僅分給人民群眾自己的“棉被”,還要為人民群眾送來“新棉被”,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這正是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
②“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
焦裕祿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篇報道曾讓習近平為之流淚。他說到焦裕祿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工作的故事:“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自此,,焦裕祿精神在習近平心中扎根。
這個名字意味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意味著凡事求真務實、“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求實作風,;意味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意味著一顆“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
③“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
一個小伙子在家里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崩咸M門一看,,這個小伙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這人是誰呢,?就是《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譯本的作者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里,,就是在做這個譯本,。于是,就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句話,。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為信念。從當時救亡圖存,,到現(xiàn)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的進程不斷向前,共產(chǎn)黨人理想信念的“初心”卻從未改變,。
④“母親送兒打日寇”
英雄母親鄧玉芬雕塑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nèi)繎?zhàn)死沙場,。
“全部戰(zhàn)死沙場”,是對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詮釋,?!案锩鼞?zhàn)爭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驗面前所以能夠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對崇高的理想信念堅貞不渝、矢志不移,?!闭沁@為國忘家,為公忘私,,無私奉獻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
關鍵詞二:使命
◆總書記說:
“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zhàn),,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學習筆記”注: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作為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肩負著崇高的使命,。展望未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共產(chǎn)黨人如何擔使命,!
①使命,,是他初心不移的信仰——張富清
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
陜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漢……1955年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面臨退役轉(zhuǎn)業(yè)的人生轉(zhuǎn)折,。聽說湖北西部恩施條件艱苦,,急缺干部,他二話不說:“我可以去,!”聽說來鳳縣在恩施最偏遠,、最困難,沒有絲毫猶豫,,他又一口答應:“那我就去來鳳,。”“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chǎn)黨員不來,,哪個來啊,!”
張富清戰(zhàn)功卓著,,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等,。自從到了來鳳,,赫赫戰(zhàn)功被他塵封在皮箱,60多年,,無論順境逆境,,張富清從不提自己的戰(zhàn)斗功績。證書和軍功章被他藏在一個隨身幾十年的皮箱里,,連兒女也不知情,。
戰(zhàn)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和初心,;和平時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這就是一個共產(chǎn)黨人對使命的踐行。
②使命,是勇?lián)褡鍙团d大任——南仁東
改革先鋒:“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的發(fā)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他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洼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shù)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改革先鋒”稱號,,并頒發(fā)改革先鋒獎章。
南仁東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為科學事業(yè)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鮮明體現(xiàn)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真誠質(zhì)樸、精益求精的杰出品格,,勇?lián)褡鍙团d大任使命,。
③使命,是一生為國鑄核盾——程開甲
“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
隱姓埋名40年,,一生為國鑄核盾,。程開甲,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開拓者,,先后參與和主持首次原子彈試驗,、氫彈試驗、以及“兩彈”結(jié)合飛行試驗等多次核試驗,,為建立中國特色核試驗科學技術(shù)體系作出杰出貢獻,,為鍛造改革開放安全屏障、推進科技強國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
青年時期的程開甲曾赴英國求學,,并很快與導師共同提出超導電性雙帶機理,在國際著名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了多篇論文,,嶄露頭角,。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祖國的召喚,程開甲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科研條件,,果斷歸國,。1960年,程開甲服從組織安排,,加入我國核武器研制隊伍中,。從此,他在學術(shù)界銷聲匿跡,,把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獻給了茫茫戈壁,。每次核試驗任務,程開甲都會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技術(shù)工作,。他曾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后現(xiàn)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2018年11月17日,,程開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程開甲先后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八一勛章”,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④使命,,是一輩子的堅守——楊善洲
改革先鋒: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楊善洲
楊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他60年堅守共產(chǎn)黨員的精神家園,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yè),,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艱苦創(chuàng)業(yè)、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在職期間,,楊善洲帶領干部群眾發(fā)展糧食生產(chǎn),、推廣科學種田,、開展多種經(jīng)營、興修水利設施,,使原本缺糧的保山成為“滇西糧倉”,。退休后,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踐行“只要生命不結(jié)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卷起鋪蓋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5.6萬畝荒山變成綠洲,,并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林場經(jīng)營管理權(quán)無償交給國家。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
結(jié)語: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初心和使命,承載著我們黨初創(chuàng)時的希冀與信念,、責任與擔當,。“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币磺邢蚯白撸疾荒芡涀哌^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