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
設為書簽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軍事APP
村外三四百米,,水口。中央紅軍長征后,,敵人占領姜畬坑,,把村里人全部抓起來,會講當?shù)胤窖缘谋谎旱芥?zhèn)上,,不會講的100多人在水口被就地殺害。這百余人大多是當時蘇區(qū)福建省委,、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和福建軍區(qū)的工作人員,,但具體是誰,無從知曉,。
離姜畬坑約五公里,,陳屋。1929年,,紅四軍首次入閩時曾在村中短暫停留,,不少村民跟著隊伍參加了紅軍。后來,,敵人瘋狂報復蘇區(qū)軍民時,,村西北的巴丘壩成了“殺人壩”,。上世紀80年代,村里組織開荒時,,曾挖出多具遺骸,。這些人是誰,無從知曉,。
溪水沖出大山,,匯聚成河。河兩岸,,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里,,水稻、煙草,、山藥長勢正好,。在紅都村,立起一塊1933年5月20日的“犧牲烈士紀念碑”:這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時間最早的蘇區(qū)烈士紀念碑,,原本刻有58位烈士的姓名,,雖遭敵人破壞,但仍可辨認出50個姓名,。
“烈士身份的確定和生平事跡的梳理,,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成果有限,?!彼亩兼?zhèn)文化站原站長賴光耀是一位紅軍后人,也是《四都人民革命簡史》的作者,。幾十年來,,賴光耀一直致力于整理革命歷史,但大部分時間,,他都面臨著跟記者同樣的無奈,。
“有的烈士我們可能只知道他們的名字,有的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他們叫什么,、做過什么,,但我們始終記得,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就是他們最偉大的事跡,?!辟嚬庖f。
先烈無名,,宛如奔流不止的溪,,始終滋養(yǎng)著這片紅色的土地……(記者梅常偉、李松,、劉斐,、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