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展品是1939年上海百代公司在印度灌錄的《義勇軍進行曲》第二版唱片,?!读x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原名為《反滿抗日義勇軍進行曲》,,此歌譜在1935年5月10日《中華日報》和1935年6月1日《電通畫報》第二期上發(fā)表,。1935年5月初,在呂驥,、任光等音樂家的鼓勵下,,上海電通歌歌隊袁牧之、顧夢鶴,、鄭君里等演職人員演唱了此歌曲,,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錄制。24日,,電影《風云兒女》在上海北京東路780號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同年7月,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英商運輸生產唱片原材料的商船,經常遭到德國海軍的襲擊,,由英國經營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遇到極大的困難,,特別是在生產方面。為尋找新的出路,,從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百代唱片公司將當時銷路較好的唱片模板運到英國統(tǒng)治下的印度,繼續(xù)在加爾各答壓制生產,。這批唱片模板包含大量的抗戰(zhàn)救亡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其中之一。再版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唱片片芯與第一版原版唱片保持一致,,只是字體大小略有不同,且下方用英文注明印度制造,。百代唱片的這一舉措滿足了國統(tǒng)區(qū)人民和東南亞愛國華僑的需要,。
多版本《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這里除了展示解放社、東北新華書店出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單行本之外,,還展出了該文首次公開發(fā)表的報刊,,即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毛澤東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guī)X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的兩個講話(即“引言”和結論報告),?!吨v話》系統(tǒng)地總結了“五四”以來革命文藝運動的經驗,,回答了中國革命文藝運動中長期爭論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深刻地闡明了革命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把五四以來的革命文藝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對文藝界的整風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廣大黨員和干部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
毛澤東的講話當時由周昆玉等4人做了速記,,隨即根據速記稿整理出記錄稿,。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實踐檢驗和反復地聽取意見,毛澤東請胡喬木整理了一遍,,最后,,由他自己修改定稿,于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報》上全文發(fā)表,。第二天,,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黨組織收到這一文章后,盡量印成小冊子發(fā)送到廣大的學生群眾和文化界知識界的黨內外人士中去”,。當月,,延安解放社即正式出版了單行本,這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最早的一個版本,,人們習慣稱之為“解放社本”或“43年本”,。該版本為鉛印,40頁,,32開,。
《新華日報》(1938年1月11日,發(fā)刊詞,、創(chuàng)刊號)
1938年1月11日,,幾經周折的《新華日報》在漢口創(chuàng)刊出版。該報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國統(tǒng)區(qū)公開發(fā)行的唯一黨報,?!缎氯A日報》在漢口出版發(fā)行,不僅成為抗戰(zhàn)時期中國新聞界一大要事,,更是中國共產黨爭取政治,、輿論權利的重要標志。它因宣傳我黨主張,、報道抗戰(zhàn)信息,,傳播進步文化思想,而成為我黨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
《新華日報》在武漢創(chuàng)辦成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它成為我黨喚起民眾信心,,聚集抗日力量,,促進國共兩黨團結合作,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宣傳抗戰(zhàn),,爭取民族生存獨立斗爭中一個鼓舞前進的號角。它自1938年1月11日公開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當局勒令???,9年間共出版3231期,刊載的宣傳,、報道新聞數以萬計,,在抗戰(zhàn)時期文化界和輿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四軍文藝戰(zhàn)士曉河創(chuàng)作的部分歌曲手稿
曉河(1918-2010),,原名何同鑒,。軍旅作曲家,。江西上饒人。1938年在新四軍黃安青年訓練班學習,。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新四軍。歌曲作品有《羅炳輝射擊手》,、《進擊歌》,、《四旅進行曲》、《山是我們開》,、《唱功勞》,、《勘探隊之歌》、《三杯美酒敬親人》,、《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幾內亞比紹共和國國歌》、《佛得角共和國國歌》,,《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等,。這里展示的是新四軍文藝戰(zhàn)士曉河創(chuàng)作的部分歌曲手稿等文獻,歌曲手稿有《抗大進行曲》,、《勞軍》,、《參軍》、《反法西斯戰(zhàn)歌》等,,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火熱的戰(zhàn)爭年代,,來源于曉河在抗日救亡時期的戰(zhàn)斗經歷和在部隊的戰(zhàn)斗生活。他創(chuàng)作的這些歌曲都曾是他那個時代的“集合哨”,、“沖鋒號”,,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他那具有濃郁戰(zhàn)斗精神的歌曲仍然激勵著新時代的軍人沿著先輩的足跡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貢獻力量,。這些珍貴文物后來一直被曉河精心保存并無償捐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抗宣二隊文物一組(演出節(jié)目單,、公演的門票及1941年孩子劇團為悼念抗宣二隊犧牲隊員寫給隊長何懼等的信)
這組文物由原抗敵宣傳隊隊長何懼之女何碧,、副隊長謝鼐之子謝慶于2009年捐贈給我館,。
抗宣二隊于1938年8月16日在武漢建立,,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是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抗日宣傳工作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先后有66名同志在此工作,。二隊成立后從武漢出發(fā),經長沙到南昌,,先后到過5個省,、23個縣,、47個鎮(zhèn)、近200個農村進行工作,,行程達1萬余里,。抗宣二隊堅持在東南戰(zhàn)場戰(zhàn)斗了730天,,演出了33個劇目,,組建了9個青年歌劇團體,培訓了4萬多士兵,、農民,、工人、婦女和兒童,,鼓舞了廣大軍民的抗戰(zhàn)斗志,。
展出文物中有抗宣二隊演出的節(jié)目單和公演的門票,這一張張油印簡單的小紙條,,呈現(xiàn)出抗宣二隊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有話劇、戲劇,、歌詠,、雜耍、大鼓,、小調,、歌舞等;還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演出名目,,有“慰勞出征將士家屬聯(lián)合公演”,,“各界慰勞出征軍人家屬捐募公演”等。
展出的1941年孩子劇團為悼念抗宣二隊犧牲隊員寫給隊長何懼等的信,,是一級文物,。孩子劇團為第三廳政治部直屬劇團,在抗戰(zhàn)中為抗日宣傳作出了積極貢獻,,但保留下來的文物很少,。此信是原抗宣二隊4名隊員犧牲后,孩子劇團給抗宣二隊隊長,、副隊長的信,,表達了痛失四位哥姐的哀痛,繼續(xù)戰(zhàn)斗的決心,。信中提到“我們要用孩子們所能出的力量,,去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體現(xiàn)孩子劇團的兒童們抗日決心及家國情懷,。
魯迅藝術文學院畢業(yè)生,、八路軍第120師《戰(zhàn)斗報》社記者丁基烈士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