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健全人來說,,很難想象下半身沒有知覺是一種什么體驗,更難體味大小便失禁狀態(tài)下該怎樣生活,。有截癱患者說,,癱字的組成是一個“病”字旁一個“難”,能從側面說明殘疾給人帶來的痛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事業(yè)格外關注。在國家層面建立起覆蓋數(shù)千萬殘疾人口,包含生活補貼,、護理補貼,、兒童康復補貼等內容的殘疾人專項福利制度,殘疾人事業(yè)整體發(fā)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在幸福的中國,,殘疾人同樣能夠收獲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為中國夢努力奮斗,。
【故事二】奔跑,向著更好的生活進發(fā)
在沈陽市沈河區(qū)大南街道多福社區(qū),,叢龍江的孫女叢婧涵在展示自己的畫作(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于也童攝
“總書記親切、平易近人,?!睍r隔近六年,叢龍江對習近平總書記來他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
2013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來到沈陽市沈河區(qū)大南街道多福社區(qū),走進下崗再就業(yè)職工叢龍江家里,。
社區(qū)服務好不好,、實施暖房工程后冬天溫度能提高幾度、家里還有什么困難……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詢問,。
那時的叢龍江,,生活還很困難:他在一家汽車物流配送企業(yè)實現(xiàn)了再就業(yè),但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妻子下崗在家照看有病的母親,;兒子剛剛開了一家汽車裝飾店,小孫女還不到一歲……
今年7月下旬,,記者走進叢龍江的家,,73平方米的屋子收拾得干凈整潔。叢龍江說,,這些年生活改善了,,屋子進行了簡單裝修,新?lián)Q了沙發(fā),,添了書柜,。
前幾年,,社區(qū)幫助叢龍江兒子申辦了8萬元小額無息貸款,扶持他創(chuàng)業(yè),。全社會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越來越好,,叢龍江兒子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2017年,,叢龍江退休了,,不但每月能及時、足額領到退休金,,而且金額每年都在漲,。
叢龍江家所在的多福社區(qū)大院,正進行著新的改造工程,。社區(qū)黨委書記孟曉丹介紹,,這次改造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在上一次自來水,、煤氣等改造基礎上,,對小區(qū)的景觀、下水,、照明等進一步改造,,使小區(qū)功能徹底改善。
“這么多年來,,我們全家一直記得總書記‘把日子過得更好’的囑托,,為這個期望努力著?!眳昌埥f,。
【記者手記】
叢龍江一家生活的改善,折射出許多下崗再就業(yè)家庭克服困難奔向幸福的腳步,。把下崗職工安排好,,對于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化解和淘汰過剩產(chǎn)能,,促進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積極創(chuàng)造再就業(yè)機會:采取政府安置與市場安置等方式幫助解決職工就業(yè),;積極引導下崗職工在服務業(yè)領域實現(xiàn)再就業(yè),;為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yè)減稅降費減負,,增強市場活力,,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
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中央有關懷,地方有行動,越來越多的叢龍江們會在新的崗位上用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故事三】自信,,寫在她的臉上
這是8月7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新華社記者趙鴻宇攝
“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家時,,一張土炕占去半間屋子,,余下半間,放著兩個櫥柜和一張桌子,,幾乎轉不過身來,。”
夏日午后,,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村民唐宗秀比劃著向記者回憶。
2012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到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30日一大早,踏著皚皚白雪,,他來到唐宗秀家,。“總書記問我種了幾畝地,、糧食夠不夠吃,、取暖的煤炭夠不夠……”
“那是個大冷天,可我心里熱乎乎的,?!碧谱谛慊貞浧甬敃r的心情。
唐宗秀說,,當時她家門外的小路用石頭鋪成,,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艾F(xiàn)在到處都是柏油路,,村里人后悔沒留幾條碎石頭小路,讓游客們來體驗體驗,?!彼χf。
如今,,唐宗秀家的老房子變成了幾間青磚大瓦房,,花布門簾讓小院更顯亮麗。
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村民唐宗秀家的新房(8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趙鴻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