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1日訊(見習記者田圓圓)長江水生生物種類多樣,,魚類資源十分豐富,。長江航道整治是與水“打交道”,整治建筑物如何給魚“讓路”,,最大限度地保護它們的“家園”,,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長江中游舊時灘涂實施生態(tài)護灘工程后,,如今綠意盎然、風景如畫,。通訊員陳宇提供
9月10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跟隨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組織的“長江綠動——走進黃金水道”采訪團來到長江鄂州水域現場探訪。
如今灘上草長鶯飛,、牛羊成群,儼然是個人造“生態(tài)濕地”,。通訊員陳宇提供
長江“645”工程,,是指將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水深提升到6米,武漢至宜昌段航道水深提升到4.5米,。2022年該航道整治完成后,萬噸級船舶可直達武漢,,形成一條串起湘,、鄂、贛,、皖四省的“水上高速公路”,,推動武漢加速形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武漢至安慶段全長386.5公里,,沿線水道蜿蜒曲折,,灘多水淺,沿線共有9處需要治理的礙航灘段,,鄂州水域的戴家洲河段就是其中之一,。
長江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建設工程增殖放流現場,。通訊員陳宇提供
上午11點,,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乘船抵達鄂州戴家洲河段樂嘉灣邊灘控制工程,武安段整治施工船“長雁1號”,,工人們正在將整齊排好的20片沉排沉入江中,。
乘船行駛江中,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fā)現兩岸邊坡整齊劃一,、蔚為壯觀,,邊坡上或布設了鋼絲網格,,或鋪設了空心磚,空格處填充的是卵石,。遠遠望去,,邊坡猶如穿上一層“盔甲”。
武安段二標項目部副經理李平介紹,,傳統(tǒng)的護岸是鋪設混凝土,雖然牢固,,但“光禿禿”不美觀,,不能與自然融為一體。使用鐵絲網格或空心磚,,既可以固定卵石從而起到護坡作用,,又可以滿足水生植物生長條件,滿足水里“魚”生長,,改善局部水生生物棲息環(huán)境,。
為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航道整治建設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注重給魚“讓路”最大限度地保護它們的“家園”。
據長江航道局航道整治工程項目部負責人李赟介紹,,這是首次在國內航道整治中建設“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是在符合條件的長江支汊,建設較大范圍的濕地,,使用魚巢磚,、生態(tài)植草等新工藝、新技術改良原有環(huán)境,,并加以實施魚類增殖放流,,從而打造供魚兒繁衍、鳥兒棲息的“生活區(qū)”,。目前,,“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這一工藝在內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尚屬首次。
李赟說,,在水中安裝數十萬個透水框架,,把放入水下的水泥框架設計成“人工魚礁”,既可以滿足航道整治工程的要求,,又可以讓水生生物和兩棲動物在框架內休憩,、生活,魚兒也可在此產卵,?!昂降澜ㄔO就是和水打交道,,不打攪水里魚兒的生活,不破壞黃金水道的生態(tài),,是我們這次工程首要目標,。”
據長江航道整治中心工程建設二處負責人介紹,,戴家洲河段規(guī)劃了一個“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目部將在非航道區(qū)域投放1000多萬尾魚苗,并在水中安裝數十萬個透水框架,,讓水生生物和兩棲動物在框架內休憩,、生活,魚兒也可在此產卵,,形成一個生態(tài)樂園,。此外,項目部還計劃改造“洲頭”,,在65萬平方米的沙灘上全部種上草,,進一步提升生態(tài)功能。
據悉,,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整治生態(tài)投資達4.55億元,,占工程總投資12.17%,9個單灘整治均配套實施生態(tài)工程,。廣泛應用了近20種兼具整治與生態(tài)功能的新結構,、新材料,打造人水和諧的“綠色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