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就是困擾中華民族的大難題,。黃河安瀾,、海晏河清,,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01,、“開封城,,城摞城”
位于河南的八朝古都開封,千百年來因黃河潰決而數(shù)次被淹,。今日的黃河河床,,高出開封地面十余米,是名副其實的“懸河”,。始建于北宋年間的開封鐵塔,,塔高55.88米。900余年來,,鐵塔見證了黃河一步步抬升,,兩岸堤壩一層層加高的歷程。
從開封“城摞城”遺址,,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黃河水害的些許蹤跡,。
在開封古城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和1座中原重鎮(zhèn),,分別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大梁城、唐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層層疊壓的6座古城,,見證了數(shù)千年來黃河水患給黃河流域民眾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
02,、黃河寧,,天下平
黃河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大河,素來“善淤,、善決,、善徙”,歷史上曾“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其中重大改道5次,影響北達天津,、侵襲海河水系,,南抵江淮、侵襲淮河水系,,縱橫25萬平方公里,,水患所至,“城郭壞沮,,稸積漂流,,百姓木棲,千里無廬”,。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陽銅瓦廂(今蘭考東壩頭附近)沖開險工,造成決口,,北徙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大體形成了如今黃河的河道。
1938年,,國民黨政府在鄭州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致使黃河再次南泛長達8年多,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千余萬人受災(zāi),,直到1947年才在花園口堵口,,黃河復(fù)歸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