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主席今年首訪選擇這個國家,“數(shù)說”兩國“胞波”情誼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本月17日至18日開啟2020年首次外訪,,目的地是近鄰緬甸,,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后再度往訪。而今年也是中緬建交70周年,,“胞波”在緬語中意為“同胞兄弟”,,70年的中緬友誼也被稱作“胞波”情誼。
在外交部公布的訪問行程中,,習主席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會談備受矚目,,在過去4年的時間里,兩人共6次會晤,。今天,,2020年第一期的《聯(lián)播大數(shù)據(jù)》就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式,為您梳理雙方這6次會晤的要點,,看看哪些共識有了成果,,哪些規(guī)劃又變成了現(xiàn)實。
4年會晤6次
互動頻密內(nèi)容豐富
近年來,,中緬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雙邊關系不斷深化。習主席曾多次會見緬甸領導人以及各界人士,,包括緬甸總統(tǒng),、緬甸國防軍總司令,以及緬甸主要政黨的領導人等,。今年首訪,,習主席正是受到了緬甸總統(tǒng)溫敏的邀請。在眾多的緬甸政要中,,過去4年,,習主席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6次會晤備受矚目。
2015年6月,,由昂山素季擔任主席的緬甸民盟代表團訪華,,這是昂山素季個人的首次中國之旅。同年11月,,昂山素季率領民盟贏得緬甸大選,。次年3月,新一屆緬甸政府成立,,一個月后昂山素季出任國務資政一職,,位列總統(tǒng)之后,重要性無需贅言,。
在過去4年的時間里,,雙方在2016年和2017年年內(nèi)分別舉行了兩次會晤。其中,,2016年的兩次會晤時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互動頻密。8月,,昂山素季當選國務資政后首次正式訪華,。10月,雙方在印度果阿舉行會晤,。值得一提的是,,后者也是雙方過去4年里,唯一一次在第三國舉行的會晤,,是在習主席赴印度果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之際舉行的。
從會晤舉行的背景看,,6次會晤的背景十分豐富。具體來看,,有2次涉及政黨層面,,分別是2015年昂山素季率領緬甸民聯(lián)代表團訪華,以及2017年昂山素季來華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此外,,還有2次是來華參加中國舉辦的主場外交活動,即“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合作”成為會晤主軸
戰(zhàn)略對接使規(guī)劃變?yōu)楝F(xiàn)實
在對雙方會晤的報道進行文本分析(下文提到的詞頻分析都是基于這些文本)后發(fā)現(xiàn),,“合作”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40次),與合作這個主題相關的詞語包括“一帶一路”(13次),、戰(zhàn)略(13次),、務實(9次)等,這凸顯了中緬雙方近年來合作的主軸,。
2016年10月,習主席在與昂山素季會談時指出,,雙方要擴大利益融合,,深化互利合作,推動現(xiàn)有大項目早日,、順利實施,,推進工業(yè)園區(qū)、基礎設施建設,、農(nóng)業(yè)水利,、教育醫(yī)療等領域合作,。昂山素季也多次表示,緬方愿進一步推進緬中關系發(fā)展和各領域合作,,加緊落實有關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