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民法典編纂完成了關鍵的“第一步”,。作為中國民法典開篇之作的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
2018年8月,,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中包括6編,,即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1034條,。
此后,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會議對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xiàn)場,一本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與會人員面前,。
7編加附則,、84章、1260個條文……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終于“合體”面世,。編,、分編、章,、節(jié)……厚重的草案文本中,,體例結(jié)構(gòu)的“大樹”枝繁葉茂。
“草案‘合體’,,標志著民法典編纂進入收官階段,。”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說:“民法典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將有力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
適應發(fā)展:民法典編纂要把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建設好
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yè)費、處理離婚糾紛……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要能夠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jù),;從國家發(fā)展看,,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和信息化社會并存,。因此,,編纂民法典被喻為“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2016年,,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之前,,我國已修改婚姻法,出臺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為編纂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