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米到一塊煤,,背后是整個中國的力量。
當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本土傳播基本阻斷,全球防控成為焦點,,有國外博主談到了一種憂慮:“封城”可以借鑒,但“八方馳援”卻實現(xiàn)不了,。誠如斯言,,76天中,武漢的背后站著整個中國:白色的大米,,從山海關(guān)外送來,;黑色的煤炭,從三晉大地運來,;綠色的果蔬,,由山東、重慶等省市“搬家式支援”,。一位網(wǎng)名叫“梅西”的北京快遞小哥,,選擇逆行進入武漢,在60天中參與了7座抗疫工程的建設,;一個叫“竹園溝村”的河南村莊,,為武漢捐出了十萬斤大蔥,因為一時聯(lián)系不到機械,,300多位村民在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這就是2020年的中國故事,,不用任何文學表達,,細節(jié)本身就力透紙背。
黃鶴樓上望百年,。沒有人會想到,,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行將到來之時,中國人民是用這樣沉重卻又英雄的方式,,寫下了2020年的中國志,、中華民族的當代史。這場疫情給中國和全球帶來的深層影響將陸續(xù)展現(xiàn),,挑戰(zhàn)會持續(xù)到來,,堅持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chǎn)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還有山高路遠,;中國打贏三大攻堅戰(zhàn),、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目標尚在前方,還需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但,,抗疫中磅礴的中國力量,卻賦予億萬人更多的底氣與信念——與人類百年不遇的疫情交戰(zhàn)必能取勝,,冀望千年的小康目標也定會實現(xiàn),!
效率
等疫苗。
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shù)累計超過400萬例的當下,,作為抵御病毒全球大流行的終極武器,,疫苗被人們寄予厚望。
與病毒賽跑,,中國始終處在疫苗研發(fā)速度與成果的第一梯隊中:
——全球首個進入二期臨床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中國:4月24日,,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二期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