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2日電題:疾控“尖刀女兵”的三字訣
新華社記者楊文
在疾控一線工作20多年的張曉麗,,喜歡用三個字形容自己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快、準,、穩(wěn),。
張曉麗是山東省臨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20多年,,張曉麗參與處置了臨沂市多起突發(fā)傳染病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她始終奮戰(zhàn)在最前線,,是名副其實的疾控戰(zhàn)場“尖刀女兵”,。
“快就是無論何時接到疫情命令,都要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睆垥喳愓f,現(xiàn)場可能是醫(yī)院,,也可能是疑似病例的家中,。張曉麗的辦公室里,常備著醫(yī)用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雙層乳膠手套,、雙層靴套等,,“這些是我們的工作裝”。
“準就是調查要準確,,決不能含糊,,如果遺漏了任何一個病例,行走的傳染源就會導致疫情的擴散與蔓延,?!睆垥喳愓f,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發(fā)病與就診情況、危險因素與暴露史以及詳細的活動軌跡,,容不得半點馬虎,。
“如果我們的流行病調查工作有疏忽,采取的措施不科學,疫情就有可能控制不住,,就會有很多的人被感染,,很有可能導致社會恐慌?!睆垥喳愓f,,疾控部門是公共衛(wèi)生的“守門人”,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疾控工作有重大意義,。
“只要是傳染病,就一定有感染來源,。我們的工作就是加大監(jiān)測力度,,從復雜線索中摸清病例的感染來源,明確疫情防控重點,,為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睆垥喳愓f,,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就像破案,和病例在每個細枝末節(jié)上進行溝通,,并反復核對病例的活動軌跡,。
得知臨沂市發(fā)生首起輸入性家庭聚集性疫情后,張曉麗立即帶隊趕赴調查,。病人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熱,、什么時候從外地到達臨沂、回來后有何癥狀,、去過什么地方或與哪些人接觸過,、乘坐過什么交通工具……張曉麗引導被詢問對象一步步回憶,調查小組仔細搜尋涉及患者發(fā)病時間,、行動軌跡,、密切接觸人員的每一個線索。
當天,,張曉麗不但采集了病例標本,,還對密切接觸者、可能受污染的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了采樣,。在這第一起疫情流行病學調查中,,張曉麗和同事們一共發(fā)現(xiàn)了232名密切接觸者,并在密切接觸者中發(fā)現(xiàn)了山東省首例無癥狀感染者,。
在總結這起聚集性疫情時,,張曉麗說:“在當時的防控方案上,是沒有明確這項工作內(nèi)容的。我們出于職業(yè)敏感多采集了些樣本,,對重點密切接觸者連續(xù)進行檢測,,為全省調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p>
“判定一個密切接觸者有很多指標,,比如有沒有做到有效防護?是否戴了口罩,?保持的間距是多遠,?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調查核實,也是我們反復給社區(qū)工作者,、公交司機等人員提醒的,。”張曉麗說,,少判定一個密切接觸者,,造成的風險是極大的,“我們梳理工作的各種枝節(jié),,生怕有哪個環(huán)節(jié)有疏漏”,。
“白天采集標本,大部分都是下午送過來檢測,,多數(shù)是在凌晨出結果,。我們再趕緊通知縣區(qū),對病例采取一系列調查和處置措施,?!睆垥喳愓f,1月20日起,,大家吃住幾乎都在辦公室,,24小時監(jiān)控疫情動態(tài)。
“滅火,?!碑敱粏柶鹑绾慰创部毓ぷ鳎瑥垥喳惤o出了這樣的比喻,,“火苗一旦出現(xiàn),,我們就得抓緊管理,防止燃起熊熊大火,?!保ㄍ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