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fā)和推廣雜交稻的國家,但近幾年農民種植雜交稻的面積卻在減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傳統(tǒng)的育秧方式需種量大,,變相增加了雜交稻的種植成本。現(xiàn)在育秧中心研發(fā)的雜交稻精準播種技術,,育出的每畝秧苗能夠節(jié)省種子將近50%,。
按照過去人工育秧、插秧移植的老辦法,,陳正中說,,這300畝秧苗至少需要20人,用十幾天的時間才能插完?,F(xiàn)在僅僅用了4天,,陳正中就通過插秧機將秧苗全部插到了田里。他的左右兩塊稻田里,,可以明顯看出育秧中心統(tǒng)一購買的秧苗比采用傳統(tǒng)直播技術播種的秧苗長勢更均勻粗壯,。而且秧苗的成本更低了,為此今年他重新流轉了土地,,擴大了種植面積,。
一般來說,水稻有育秧移栽和直播兩種種植方式,,以往即使是直播,,也都需要人工去撒種。目前,,不僅育秧插秧有了新型的技術設備,,一些采用直播的稻田里,也用上了新型的農機,。在杭州余杭區(qū)仁和街道漁公橋糧食功能區(qū),,1200畝剛剛收割完小麥、油菜的農田,,經過翻耕平整后,,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水稻種植季。農機手正駕駛著一臺嶄新的水稻穴直播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所經之處,土地就像被梳子梳過,,留下一排排整齊的凹槽,,凹槽內有規(guī)律地撒落著一粒粒紅色的稻種。
2008年沈興連創(chuàng)辦了杭州余杭益民農業(yè)生產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近年來,,土地面積連年翻番,,人工成本不斷攀升,如何在省工,、省錢的前提下持續(xù)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成了亟須解決的難題。2011年,,沈興連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引進了水稻穴直播機。省去了傳統(tǒng)的浸種,、催芽,、播種、育秧,、起秧等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出苗也更加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