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大的私人電視機構(gòu)——加拿大電視(CTV)當?shù)貢r間12日發(fā)表了一篇報道,題為《研究顯示:多倫多華人社區(qū)控制新冠病毒的努力被污名的陰影籠罩》,,報道援引一家研究機構(gòu)的結(jié)果指出,,多倫多華人社區(qū)在今年年初為遏制新冠病毒傳播而進行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被當時的污名和對華仇視所掩蓋,。這個報道引起了很多華人的共鳴,。自從疫情暴發(fā)以來,華人積極加強自我防護,,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口比例非常低,。與此同時,華人則通過各種途徑從國內(nèi)購買口罩積極捐獻給加拿大社會各界,??梢哉f,華人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為所有族群做出了榜樣,。然而,,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卻是,華人是這場疫情當中唯一背負了污名的族群,。
△加拿大電視在8月12日的相關(guān)報道
這篇報道援引的是約克大學災(zāi)害與緊急狀況管理系教授阿依達·馬木吉(Aaida Mamuji)領(lǐng)導的小組最近所做的一項課題研究的報告,。在這個題為《新冠疫情期間針對華人污名的輿論進行擴大研究的初步報告》(EXPANDING THE NARRATIVE ON ANTI-CHINESE STIGMA DURING COVID-19 - Initial Report)中,有這樣一組數(shù)字:在2020年3月,,當加拿大的新冠疫情暴發(fā)之初,,有61%的加拿大人認為,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或“中國流感”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到了6月份,,一項民調(diào)結(jié)果顯示,有50%接受調(diào)查的華人說他們曾經(jīng)遭受過直接或間接的種族主義攻擊,。也就是說,,華人積極控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努力不僅沒有隨著時間而得到承認和尊重,反而遭到了更多的不公正對待,、種族歧視甚至人身攻擊,。
5月份,由加拿大華人社會公正全國委員會(CCNC·SJ)委托科伯特調(diào)查公司(Corbett Communication)對531名多倫多,、315名溫哥華和218名蒙特利爾市民所做的電話民調(diào)結(jié)果顯示,,2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如果他們不戴口罩,在公交車里坐在一個亞裔或華人旁邊會感到不安全,,25%的受訪者對此不愿表態(tài),。4%的人認定所有華人或亞裔都攜帶新冠病毒,,10%的人對此不確定。
前一項對華人的調(diào)查,,與后一項對非華裔的調(diào)查,,所得出的數(shù)字幾乎可以相互印證。
△《新冠疫情期間針對華人污名的輿論進行擴大研究的初步報告》首頁
這份報告肯定了華人的積極貢獻并指出,,華人社區(qū)從一開始就幫助加拿大應(yīng)對新冠病毒的蔓延,,如果華人沒有及早采取措施,那么,,加拿大的確診人數(shù)將會更多,。不過,報告并沒有對華人被污名化的原因做出結(jié)論,。然而,,根據(jù)記者的觀察,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
一,、種族主義在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日漸猖獗
問題是明確的,最近發(fā)生在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黑人抗議運動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實際問題遠比這些抗議活動更嚴重,。
不僅是黑人,華人和其他族群同樣遭受著歧視與不公正待遇,,在西方國家,,歧視是普遍的,而不是個別現(xiàn)象,。
引用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說法,,加拿大的種族歧視問題是系統(tǒng)性的。
牛津詞典對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的解釋是:這是種族主義的一種形式,,被嵌入社會或組織的常規(guī)實踐中,。它可能導致諸如刑事司法、就業(yè),、住房,、醫(yī)療保健、政治權(quán)力和教育方面的歧視等問題,。
△2020年6月發(fā)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黑人抗議活動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如今,,隨著民粹主義在西方的粉墨登場,,針對移民和少數(shù)族裔的歧視越來越公開化,雖然這些歧視有的是以打擊非法移民的名義,有的是以限制某種宗教蔓延的名義,,而有的是以意識形態(tài)的名義,。
在一些西方政客別有用心的引導下,如今西方的民粹主義正在把矛頭集中在意識形態(tài)與西方不同的中國身上,,在打壓中國的過程中,,海外華人自然也受到負面影響。
新冠疫情的暴發(fā),,讓西方種族主義分子找到了向華人潑臟水,、污名化的借口。如果沒有新冠疫情,,他們也一定會找到其他借口,。借口是什么并不重要,因為目的就是打壓中國,,以及與中國有著天然聯(lián)系的華人,。
二、政治人物利用反華情緒謀取政治私利
眼下,,加拿大兩大政黨之一的保守黨正在進行黨首選舉。德里克·斯?。―erek Sloan)就是
幾名主要候選人
其中之一,。
斯隆在4月份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視頻,并發(fā)出公開信,,指責華裔的聯(lián)邦首席醫(yī)療官譚詠詩把中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新冠疫情的判斷如“鸚鵡學舌”一樣傳遞給加拿大人,,他為此懷疑譚醫(yī)生是在“為中國工作”。
△左為保守黨聯(lián)邦眾議員德里克·斯隆,,右為聯(lián)邦首席醫(yī)療官譚詠詩醫(yī)生
此舉引來加拿大一些正義人士的批評,,安大略省保守黨國會議員在4月28日下午舉行特別會議上敦促斯隆道歉。
自由黨,、新民黨,,以及社會各界的很多重要人物都公開要求斯隆道歉。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4月23日的例行講話中,,對斯隆的種族主義言論予以公開批評,。
但是,這些都沒有對斯隆的政治前程帶來什么影響,,他不僅拒絕為此道歉,,還依然是保守黨的黨首候選人之一。顯然,,在保守黨內(nèi)部,,依然有不少人支持他,,這個比例在保守黨的支持者當中,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數(shù)字,。
斯隆的競選口號是“加拿大第一”,,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耳熟?與那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頗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是否能爭得“加拿大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個口號蠱惑下,,利用反華情緒拉到選票才是目的,。可以說,,政治人物利用反華謀取政治私利,,使得他們在利用新冠疫情向中國和華人潑臟水方面不遺余力。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挑華人來破臟水而不是其他族裔呢,?
三,、利用污名化華人以謀取利益有其歷史根源
污名化華人、歧視華人,,在加拿大是有歷史可尋的,。
19世紀后期,大約1.5萬名華工參與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最危險的路段,,并為此付出重大生命代價,。據(jù)加拿大的統(tǒng)計,從溫哥華到卡爾加里的這段鐵路上,,每一英里的路軌平均就犧牲一個華工的生命,。這條鐵路的開通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終同意加入加拿大的政治條件,也就是說,,加拿大最終得以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華人作出了貢獻。
△華工在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1883年)
但1885年鐵路竣工后,,加拿大政府卻通過《華人入境條例》,,用征收高額“人頭稅”的辦法限制華人定居和入境。該“人頭稅”起初是50加元,,后來增至500加元,。當時的50加元大約相當于一個普通加拿大人2年的全部收入,而華工的收入遠遠低于其他加拿大人,。
據(jù)加拿大百科全書(電子版)援引的數(shù)字,,僅從1885年到1923年,加拿大政府向8.2萬名華人移民征收人頭稅的總額為2300萬加元,。按照平價購買力計算,,1900年的2300萬加元,,約合2020年的7.1億加元。
△加拿大政府1918年向華人征收“人頭稅”的票證
而加拿大當時對華人的污名化也非常盛行,。
加拿大皇家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是這樣描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唐人街的:“中國人聚居的地區(qū)是維多利亞最骯臟、最令人作嘔的地方,,疾病和惡習在這里孕育,,擁擠不堪,污濁和悶熱污染了周圍的空氣,?!?/p>
這份報告把疾病與華人聯(lián)系起來。
△名為《談話》的網(wǎng)絡(luò)媒體對加拿大歷史上對華人污名化的報道
作為一家嚴肅的媒體,,《談話》在有關(guān)歷史上借助疾病對華人污名化的報道中指出,,“政治家越來越多的種族主義言論,例如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對新冠病毒錯誤使用“中國病毒”一詞,,通常是種族暴力的第一步,。
但是一百多年前,北美的白人發(fā)言人曾將中國人標記為“對白人是危險的”,,他們生活在“最不健康的條件下”,,其“道德標準遠低于我們的道德標準”。
如此看來,,一百多年前,,北美白人的論調(diào)與今天美國和加拿大某些政客的言論是不是如出一轍呢?
(總臺記者 張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