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剛剛經(jīng)過一夜的奮戰(zhàn),,但看到患者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大家的疲憊一掃而光,?!背V緞傉f,。
醫(yī)者擔當,英雄正是這般模樣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科重癥醫(yī)學科主任杜斌是1月18日抵漢的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中唯一的重癥專家,。
為了盡快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救治辦法,,杜斌沒日沒夜地“泡”在ICU: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巡查5家醫(yī)院的ICU,;最長的時候,,他穿著防護服在ICU忙碌了10個小時。
從策劃和組建武漢最初的幾家臨時ICU,,到不顧安危實施氣管插管,,杜斌的早期氣管插管、俯臥位通氣等重癥救治經(jīng)驗被寫入了國家診療方案,,為穩(wěn)定抗疫形勢作出貢獻,。
危險面前,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爭分奪秒”——
中日友好醫(yī)院副院長曹彬帶領科研團隊及時總結患者臨床特征,、救治經(jīng)驗,,參與編寫第一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醫(yī)學期刊《柳葉刀》發(fā)表治療重癥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向全球傳遞了中國聲音,、中國智慧、中國經(jīng)驗,為世界各國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jù),;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的護士們在每次上班前,,都會通過微信工作群提前了解患者情況,明確每一位患者的護理要點,,保證每次接觸患者都是有計劃地進行,,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護理,同時也避免體力的浪費,、降低物資的消耗,。
打開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馳援護士的工作記錄,長長一串任務清單令人吃驚:護理評估,、病情觀察,、呼吸道管理、管道護理,、飲食營養(yǎng),、皮膚護理等,各個大項的工作內容又被細分為一個個小項,,變?yōu)楦毢蛯I(yè)的操作要求,。
正是這樣一次次無悔的付出,書寫了醫(yī)者的擔當——
得知患者多,、病情重,,剛剛下了夜班又折回醫(yī)院支援到凌晨,是擔當,;
忍住大汗,、頭痛、胸悶,、急促心跳,,以及如百爪撓心的饑渴感和胃痛,是擔當,;
近距離護理氣管插管患者,,為患者排痰、翻身,、協(xié)助大小便,,也是擔當。
在被霧氣和汗水打濕的護目鏡背后,,一位位白衣天使牽掛患者的目光,,就是千萬患者的希望之光。
向險而行,、無悔擔當,,英雄正是這般模樣,。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陳聰、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