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倍墓?jié)氣中位列十六的“秋分”,一般在公歷9月22日至24日間到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各地晝夜等長,。2018年起,,“籉笠就緒,倉箱可期”的秋分被定為我國致敬農民,、禮贊豐收的“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
9月20日,,山東省郯城縣郯城街道三井村村民整理收獲的玉米。新華社發(fā)(張春雷攝)
晝夜均寒暑平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睗h代哲學家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如是記載,,其中“分”即“半”,秋分代表著晝夜等長,、寒暑分界,。古人常用陰陽轉換解釋氣候寒暑變化,秋分正是“陽日損而陰日益”的關鍵節(jié)點。
古時,,人們選用最能代表時節(jié)的動植物或自然現(xiàn)象作為“候應”,。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秋分有三個“候應”:“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此時,,古人認為因陽盛而發(fā)的“雷”逐漸收聲,;蟄居蟲蟻以土封洞,防止寒氣入侵,;同時,,空氣中的水汽逐漸“干涸”,夏日的濕潤一去不返,,氣候上則表現(xiàn)為少雨,。入秋以來,北方降水開始減少,,而南方在秋分后也逐漸進入少雨時期,。
秋分前后,,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我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寶貴的豐收時節(jié),,暢享美景,、喜獲豐收的同時,也要注意晨間,、晚間增添衣物,避免著涼,。
春祭日秋祭月
“二分二至”在古代節(jié)氣中處于重要位置,。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薄抖Y記》記載,周朝便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古代民間祭月是在月下設香案,,擺上“月神”牌位和月餅,、瓜果供品,,全家人拜祭月亮,、祈求福佑,。據說,,中秋節(jié)便由秋分祭月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