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在廈蓉高速出口處,,“半條被子溫暖中國”布景墻極為醒目,。
圖②9月17日,,在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沙洲瑤族村,朱小紅在他工作的“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內巡查。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圖③今天的沙洲村已經大變模樣,。
圖④位于沙洲村村口的生態(tài)園,。
(圖①、圖③,、圖④均為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委宣傳部提供)
橫亙在湖南,、江西兩省交界處的羅霄山脈巍峨聳立,陡峭的山勢驟然收于一片開闊處,,百轉千回的滁水河漾起層層疊疊的浪涌,,仿佛在為岸邊那座美麗的村莊歌唱。
這里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沙洲瑤族村,,也是“半條被子的故事”發(fā)源地,。
從挖掘到“半條被子的故事”至今,36年過去了,,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不僅沒有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反而歷久彌新。這“半條被子”不僅是有形的歷史見證,,更是無形的精神路標,。
(一)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半條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們黨的初心,體現了黨的為民本色,?!笨倳浬钣懈杏|地說,“紅軍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心里還是想著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我們共產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br/>
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大門,抑揚頓挫的聲音傳入耳中:“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