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峪村東臨黃河,,西壓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鎮(zhèn),,南靠坊鎮(zhèn),,是徐水河入黃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戶303人都是水庫移民,。
未來網(wǎng)合陽9月26日電(記者謝青)陜西沿黃公路邊,,一排排整齊的徽派民居、青磚瓦房吸引著周邊游客紛紛前往感受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
“村里以前可不是這樣咧,,過去住的都是土坯房,雨下得大的時候墻上的土都往下掉,?!?3歲的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百良鎮(zhèn)徐水社區(qū)岔峪村村民雷廣進,在村里住了一輩子,,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晚年可以住進政府給蓋的新房,還吃上了“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飯,?!?/p>
岔峪村東臨黃河,西壓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鎮(zhèn),,南靠坊鎮(zhèn),是徐水河入黃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戶303人都是水庫移民,。
在搬遷以前,村民所居住的都為老宅,,背靠土崖,,常年受雨水沖刷,屬于滑坡地質(zhì)災害點,。為了讓村民的居住環(huán)境得到根本性變化,,岔峪村被陜西省列為整體搬遷村,村子實施整體搬遷,。
同時,,隨著2017年8月28日沿黃公路正式開通,一條兼具生態(tài)、觀光,、旅游,、文化、城鎮(zhèn)發(fā)展諸多功能的經(jīng)濟帶也就此形成,。
岔峪村新貌
水庫移民搬遷新岔峪
走進岔峪村,,村口是色彩繽紛的壁畫,依靠山坡是一排排整齊的徽派民居,,村中心是里伊人湖,,修葺一新的活動中心供村民日常休閑娛樂。
在岔峪村,,記者注意到,,每家每戶的墻上都掛有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家風家訓牌。雷武義介紹說,,這是依托岔峪深厚的歷史文化,,深入開展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工作,不僅制作了家風家訓牌,,而且制作了村規(guī)民約文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