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紀念日,那些守護英烈的人們這樣訴說——英烈不朽,,守護不息,,精神不滅
編者按
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凝結了無數(shù)英雄烈士鮮血的奮斗史,。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建設與發(fā)展而付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如同璀璨明星照亮蒼穹,,指引我們奮發(fā)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yōu)橹餮獱奚膫ゴ罄硐?。光明智庫邀請四位默默守護烈士,、傳播精神火種的普通人,重溫他們心中的英烈故事,,講述自己受到的精神感召,,以此向那些長眠于歷史深處的英雄們致敬。
安徽懷遠縣陳集鎮(zhèn),,88歲的胡兆倫老人在烈士陵園擦拭無名烈士墓碑。新華社發(fā)
為未曾謀面的戰(zhàn)友守墓,、尋親
講述人:新疆塔城地區(qū)沙灣縣東灣鎮(zhèn)卡子灣村村民張秋良
卡子灣村位于天山腳下,,這里整齊地排列著6座烈士墳墓。北面的山坡上,,還有1座孤墓,。這里面掩埋的,就是我從未謀面的“戰(zhàn)友”,。
每年的清明節(jié),、建軍節(jié),,我都來此掃墓。每次來,,我就走到墓碑前先敬個軍禮,,再用手撫摸碑上的名字,,嘴里念叨著:胡咸真,、阮延福、秦大瑞,、栗新喜,、陸金燦、牛書君,、谷克讓,,張秋良來看你們了。
1979年,,我入伍已經(jīng)2年,,隨部隊來到沙灣縣駐防。那年清明節(jié),,部隊首長帶領我們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天山腳下緬懷烈士。這7位烈士分別來自陜西,、四川,、山東、河南,、江蘇,,其中最大的27歲,最小的20歲,,均未成家,。兩公里外獨墓里安葬的是來自陜西寶雞的戰(zhàn)士谷克讓,他1976年入伍,,犧牲時只有20歲,。這些戰(zhàn)友都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而犧牲的。當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