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介入朝鮮戰(zhàn)爭的同時,,封鎖臺灣海峽,,這樣做對于中國而言,,一方面使解放臺灣的困難增大,,原計劃不可再執(zhí)行,;另一方面,,來自朝鮮半島的威脅陡增,。兩相比較,蔣介石集團已是茍延殘喘,,解放臺灣是早晚問題,,而朝鮮半島則是燃起了熊熊大火,火燒到了門楣,,孰輕孰重,,任何人都可以掂量得出來。需要強調(diào)的是,,美國同時在朝鮮半島,、臺灣海峽兩個方向采取行動,并且增兵菲律賓和派軍隊進入越南,,讓中國不能不對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行動作這樣的判斷:其劍鋒所指,,決不僅僅是朝鮮北方政權(quán),而且還有剛剛誕生的新中國,。
美國自己把自己擺到了中國“頭號敵人”的位置上,,而它是世界上頭號強國,從而迫使中國調(diào)整戰(zhàn)略重心和戰(zhàn)略方向,,去應(yīng)對美國帶來的更重大,、更嚴峻威脅。不論美國有沒有把中國卷入戰(zhàn)爭的主觀企圖,,但實際效果就是迫使中國不得不對朝鮮半島局勢作出反應(yīng),。中國如果此時示弱,對朝鮮半島局勢置之不理,,任美國侵占全朝鮮,,不僅東北不安全,,臺灣也必然不保,及至全局也會岌岌可危,。
歷史證明,,中國出兵援朝,把美國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不僅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局勢,,而且樹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戰(zhàn)略威信,,贏得了至今仍在享受的巨大和平紅利,,特別是讓美國得到了切實教訓(xùn),意識到威脅和挑戰(zhàn)中國不能不三思而行,。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參戰(zhàn)利益極大,不參戰(zhàn)損害極大”,。這個關(guān)于出兵援朝的價值判斷,,是恰如其分的。(作者為軍事科學院原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所長)